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桃花源”和“睡莲池塘”,何处是中国藏家心中的乌托邦?

2016年05月13日 14:42 | 作者:吕晓晨 | 来源:hi艺术
分享到: 




徐娟(美博文化执行董事):

一个新经济体的增长必然伴随着艺术品价格的增长,这是不变的铁律了。近期几件过亿作品的引人瞩目,不仅是价格本身,我想还有几个因素。一是近年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并且多数人预估经济复苏时间不会太短,这与9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腾飞时期的亚洲艺术品价格暴增、日本买家买遍世界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中国艺术品价格的“逆势”增长、中国买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活跃在这样的整体经济形势下就尤为引人关注。二是两件中国艺术品与西方大师的作品价格相仿,自然引发大家联想、比较研究的心理。三是日本的“前车之鉴”让旁观者紧张,担心中国买家步日本买家“后尘”,替日本“解套”。这些担忧固然有道理,但是艺术品价格从来不是大众决定的,它是由极少数人决定的,所以才会出现诸多的“意料之外”,但这些买家并非一时兴起的偶尔为之,而是有自己明确收藏体系的成熟买家,而且“前车之鉴”他们也会借鉴吧?两亿毕竟不是两万。

至于“乌托邦”还是要问最后买单的人喜欢哪个吧,只是我怎么从佳士得挂出“睡莲池塘”那一刻听到的就是不自信的声音隐隐传来。烤鸭和牛排都好,都是顶级厨师料理的,为什么非比个谁比谁更香呢?如果非要比,那可以肯定的是华人肯定喜欢烤鸭的更多,外国人更有可能钟爱牛排,艺术品投资的确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买单人的口味,但是我们的顶级烤鸭很多非华人还没吃过,难说他们不会爱上这一口。



黄燎原(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

看日本的拍卖很容易让我想到未来之中国。日本人曾经买了那么多印象派,到现在还没吐干净;他们还扎堆儿买了那么多所谓的西方当代,依然砸手里没办法卖出去,或者卖个萝卜价,他们甚至是集体拉低了一些艺术家的价格。现在日本拍卖还是那几个西方大牌的名字频繁出现,看着都倒胃口,其中某人我曾经还是喜欢的,如今看到就困。我深信,未来之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那几位如今当红的西方艺术家,你们悬了。



吕澎(策展人):

别人要买这些作品、这些作品的命运如何,这都是很难说的事情,不能预估也不能简单按照历史上的先例来类推,后面的情况还会继续发生。这些都是想多了,这是别人自己的事情,中国人想买什么,我们不该有太多的规定性。我们现在太在意别人怎么做了,无论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你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自己不了解情况而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是不对的。



刘新惠(独立艺术家、亚洲纽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艺术品评估专家):

我觉得无论是中国的收藏家还是投资人,都会习惯性的把中国的艺术家、艺术品拿来和国外的类比。实际上中国审美、价值观与西方的不一样,对艺术家、艺术品的理解角度也不一样。就拿印象派来说,不光是中国对其情有独钟,世界对印象派也是情有独钟。印象派之所以影响大,是因为其推广方式的不一样。但是美的标准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很强的地域性,是"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目前我还不知道国家背景的博物馆有哪一家收藏了印象派作品。而国外的美术馆是类似于有“普世价值”的,至于“重蹈覆辙”则是另一码事,莫奈、毕加索是世界级的,而张大千齐白石几乎只有中国人在玩,而印象派是世界都在玩。受众群体不一样,市场的承受力也不一样。至于中国藏家的心中的“乌托邦”也是如此,和中国的社会、艺术市场发展相关。中国的博物馆目前还是走在自己的“康庄大道”上,前进的方向也是与世界的博物馆“并轨”。这是个时间问题,更是眼界、世界观、审美观的问题。



李达(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总经理、保利香港拍卖董事):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地位,但他们的价值对于藏家而言是基于藏家的文化DNA来决定的,莫奈的主流收藏群体是西方DNA的藏家。中国的藏家花一流的价格能否买到西方一流的作品,这是个问号。日本购买西方一流的作品花了比西方藏家两倍甚至三倍的高价,还有一部分是用一流的价格买到二流甚至三流的作品。我们在买西方艺术大师作品时,也是这样:好的作品,西方的收藏家也会买;你要和西方的藏家争取机会,你可能就要付比他们昂贵的价格。而且你很可能是用一流的价格买到二三流的作品,等到你准备将作品出手的时候,会不会有西方藏家来拿比你高的的价格来购买你手里的作品,这也是个问号。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藏家在买西方艺术这么多年到现在全部沉积在手里。东西方文化现在还在互相沟通、了解,尤其艺术更是学科、制度中,集中体现财富的精神物品。你买的西方艺术品在将来易手时,是否有西方藏家来接手,我想日本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所以中国藏家在买西方大师作品时,无论是喜欢还是资产配置,一定要想清楚再去买。在两种文化融合为一种财富的过程中,财富如何认可两种不同文化,是一个难解的题。



周大为(青年藏家):

用中西方两件单品来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这些作品无法用价格评估,所处的生态环境也不一样。何况这张《睡莲》还没有拍,而且还有更好的《睡莲》!每个国家的经济和艺术的关系也不一样,日本人的投资方式和中国人的投资方式也不一样。日本当时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快速进入美国市场。购买艺术品是避税的一种方式,变相是一种企业效应,是企业行为。而中国的买家是美术馆的,或者是本身就很喜欢的,背后的性质不一样。这就如同用范宽去比达·芬奇,是不具有比较意义的。


附:2016年中国与西方春拍中,部分重点拍品

       

编辑:陈佳

1 2

关键词:“桃花源”“睡莲池塘”何处是中国藏家 心中的乌托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