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陈晏清:我的哲学道路
社会哲学关注现实
1980年代中期,我就开始社会哲学的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了由我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一书。这本书以中国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为中心线索,阐明当前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动及其规律性。这当然是一种社会哲学的研究,但这个研究是从哲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哲学教育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在研究方式上还只是运用原来的哲学教科书的理论原理所提供的观念框架去解释当今的社会生活,尚未建立起社会哲学的独自的理论和方法,总之,尚不具备社会哲学的学术自觉。从学科角度关注和研究社会哲学,是在这本书出版以后。
经过几年的探索,到1990年代初,我们在社会哲学的学科观念上获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突破,这就是把握到了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两个哲学维度即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维度的关系。历史哲学的维度即一般历史观的维度,它研究人类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所熟悉的唯物史观就是历史哲学的维度。社会哲学的维度则是直接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维度,它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唯物史观与现实历史的关系。明确了这两个维度的区别和联系,就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找到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也找到了研究社会哲学的基本方法。
社会哲学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应当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而不能从概念出发,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考诸思想史,近代西方社会哲学的兴起,也是与西方国家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相伴随的。只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相比,有自己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制度前提,即社会转型的不同的历史起点,也面临着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因此,固然应当借鉴西方“先发”国家的有益经验,但必须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依据于这种认识,我们选取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8年、1999年出版了由我主编的“社会哲学研究丛书”,含《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社会转型控制论》、《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社会转型代价论》、《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效率与公平:社会哲学的分析》、《可持续发展——新的文明观》以及《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等共十种,实际上是一套中国的社会转型理论丛书。因为出版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资助),还有几本未能纳入丛书的著作,只能自找门路,单本出版。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或在读的,或已毕业的。
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两个不可割裂的哲学维度。我们在把社会哲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历史哲学的研究。历史哲学的研究虽属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但仍是有明确的、现实的问题意识引导的。1980年代中期后,关于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的讨论日趋活跃。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决定论和选择论的关系,焦点是是否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这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哲学基础的重大问题,不能不予以高度的持续的关注。如果在历史哲学即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上有了动摇,社会哲学的研究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规划的重点课题,并由我和阎孟伟合著了《辩证的历史决定论》一书。
广义的社会哲学也包括了政治哲学。20世纪末,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哲学自身的发展,都把政治哲学的研究飞快地推向了一种重要而显赫的地位。我们便把社会哲学的研究集中到了政治哲学方面。从2002年以后,政治哲学成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主要博士研究方向。鉴于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学科状况有所不同,我在研究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对于政治哲学,我们是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与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举并重,一方面选取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政治哲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力图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探索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2011年,我积极支持和参与了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的创建。这个研究院的宗旨是对一些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形成一些新的理念,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提供理论的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有三项: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二是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三是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协商民主课题。我担任这个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并直接主持协商民主课题的研究。我已经是往80奔的人了,之所以还愿意在这个研究院尽绵薄之力,就是因为这个研究院的创办很符合我的学术理想。有人说,社会哲学研究、政治哲学研究、创办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是南开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三部曲,这说法大体符合实际。
几十年的哲学之路走下来,我获得的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是,现实生活才是哲学这棵大树生长的厚土,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才能推动哲学的进步,才能让哲学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
简介:
陈晏清,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术顾问、天津市哲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编著有:《当代中国社会哲学》、《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陈晏清文集》等;主编丛书:《社会哲学研究丛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等。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晏清 哲学道路 学术道路 理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