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民间慈善正能量——西部三市那些盛开在基层的慈善之花
基层慈善力量的日渐壮大,已成为底线民生重要保障之一。在西部台开恩三市,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民间慈善力量正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的发展,传播着强大的正能量。其中,有乡亲为凝聚同乡兄弟姐妹倡议成立的宗亲组织,他们在凝聚乡情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学成了常态;也有始终牵挂家乡发展的华侨们,他们多年关注家乡建设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家乡“有求必应”,通过捐款改变家乡面貌;还有市民自发组成的爱心社团,他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社会特殊群体上,让留守儿童、贫困孤儿能够在阳光下成长……
台开恩基层慈善已开出灿烂的花朵,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来,帮扶覆盖面也将越来越大。汇聚基层的力量与智慧,西部三市慈善事业将茁壮成长。
台山市
村镇慈善力量
联系乡情扶困助学
根据台山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至今登记在册的台山市镇村级民间慈善组织有5家。
基层团体参与慈善活动
“台山下川互助协会今年已经10岁了,算一算,10年来,我们用于慈善方面的资金超过了40万元。”台山下川互助协会秘书长罗树本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下川互助协会是台山市最早成立的镇村级社会组织之一,多年来,他们积极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台山下川互助协会的萌芽出现在2003年。罗树本告诉记者,当时在台城居住的下川乡亲越来越多。为了让乡亲能有一个聚会的地方,多位老同志发起倡议,要成立一个联谊会。经过3年努力,老同志们筹集了24万元,买下了台城一间骑楼,作为协会的基地。后来,协会定名为“下川互助协会”,除了联系乡情,更重要的是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扶困助弱,互相关爱,尊老爱幼,团结和谐。
2007年,也就是下川互助协会成立一年后,台山市端芬镇也成立了一个村级慈善组织——隆文互助会。
该互助会相关负责人黎建章说,组织的成立时间恰逢是隆文撤镇之际。几名隆文镇的老干部,发起了成立互助会的倡议。“因为他们对这个地方有感情。他们深知隆文是偏远山区,这里的群众经济条件差,需要社会的帮助。”黎建章说。
两个不同的组织呈现了不一样的慈善特点和经验。
下川互助协会的资助项目和对象都是以协会会员和下川乡亲为主,由协会确定项目和对象后再向会员进行募捐。“会员需要交纳50元的会费,协会购买的基地出租资金也成为协会收入来源之一。”罗树本说,因为协会大部分会员是长者,每年的重阳节前夕,协会将组织举行会员聚会。会员子女如果参加高考,考取重本以上学校,协会会给予1000元鼓励。
而端芬镇隆文互助会的慈善经验则以慰问活动为主。“中秋节、春节,我们会组织慰问活动,会员直接上门,为孤寡老人、困难户送爱心。”黎建章说,隆文地处台山中西部偏远深山,是革命老区,是台山交通最不方便、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我们每年向孤寡老人、困难户送关怀,这么多年受惠群众超过100户”。
华侨大力支持家乡慈善事业
作为慈善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级慈善会与村级慈善组织,构成镇村慈善救助体系。目前,冲蒌、大江、四九、斗山镇均成立了镇级慈善会。
“近年来,经过政府的倡导,有一定条件的镇陆续成立了慈善会。”台山市民政局副局长伍小霞告诉记者。
成立于2014年的台山市冲蒌镇慈善会的前身,是蒌斗山伍氏宗亲联谊会。联谊会会员大部分是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的乡亲。在慈善会成立前,冲蒌斗山伍氏宗亲联谊会在联系宗亲情谊的同时,还热衷于支持慈善事业,协助当地政府助学、助残、助困。该会每年坚持对冲蒌、斗山两镇的老人家进行春节慰问,对伍氏特困户进行资助。
开平市
赤水镇龙头村海内外乡亲齐出力
落后穷山村摇身变标兵文明村
在侨乡,海外华侨一直为家乡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在开平市赤水镇,有一座偏远的小山村,因为华侨乡亲的牵挂,由海内外乡亲携手,从最初的修祠堂和门楼,到建村场,再到后来建水塔、引自来水,造篮球场,铺设水泥村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捐资筹款,贫困偏僻的小山村改头换面,摇身变成了开平市标兵文明村。
海内外乡亲牵挂家乡发展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11年前的一次聊天。2005年,赤水镇步栏村委会龙头村村民小组长李津,在和《长塘月刊》主编张永贤的一次聊天中得知,当时《长塘月刊》加拿大顾问李潮铨及一批已移居加拿大的乡亲,非常牵挂家乡的发展,希望捐资重建村里的祠堂。正一心想着如何搞好村里基建的李津马上将此事答应下来,随后跟村民代表开会商讨,画图纸、出预算,再通过越洋电话向远在加拿大的筹委会成员汇报、商量……在李潮铨、李权许、李植滋等华侨的发动下,美加地区的乡亲踊跃捐款,一下子凑了26万余元,再加上香港、本地乡亲和村集体的捐款,筹集到兴建祠堂和门楼的经费共31万元。
如今走在龙头村,沿路满眼绿油油的田园风光,而另一边则是古色古香的旧建筑,村尾崭新的祠堂——仲琏书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村里原来的祠堂因历史原因,早就被拆了,这块地就荒废了,被村民用来搭建猪栏。”李津介绍,在海内外乡亲的齐心协力下,新祠堂很快落成。仲琏书室楼高两层,一楼分为大厅和厨房两部分,可供村民祭祖、聚会、办喜宴;二楼是书室,放置一些杂志和椅子。最让村民自豪的是,新祠堂里外共建有两个公厕,一改以往农村厕所脏乱差的问题。
村里初次基建的成功,让李津信心大增,他决定继续为村民做好事。由于所有筹得的经费都用于龙头村的基建,所以,李津干脆继续以龙头村筹委会的名义来开展村场基建慈善项目。
原来的村场是一片黄泥地,杂草丛生,中间只有一条小泥路,村民出入非常不便。2006年,得知情况的华侨李潮铨,再次发动美加地区华侨捐款,最终,华侨捐资近9万元,加上本地村民捐款1万元,龙头村用10万元将村场打造一新。
现在的村场宽约10米,小汽车都可以开进来了,而且铺上水泥路面后,不再晴天沙尘、雨天泥泞。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基层 慈善 乡亲 村民 家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