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活力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06月03日 13:56 | 作者:陈小艳 代桂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

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多火热?去年,新区在北京举行招商推介会,一举签下52个、总投资达3000多亿元的大项目。两年来,一批百亿级大项目相继落户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有多迅速?连续两年在青岛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山东省内6个地级市,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名列第三。

如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前加个形容词,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活力”两个字。这也正是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的选择。

在5月30日举行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王建祥说,新区获批的这两年,最大的成效就是“有了活力,充满了活力,展现了活力”。短短两年时间,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西海岸就展现在世人面前。活力新区是怎样“炼成”的呢?

创新激发活力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至此,青岛西海岸新区便承担起全面实施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和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新区提出了“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的总体思路,确立了“成立10周年时,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的豪迈目标。

据了解,国家最早批复的新区,是既给“牌照”也给“车”,也就是新区挂牌时也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建设资金。青岛西海岸新区批复时,只有“牌照”没有“车”,但好在有一个“可以先行先试”的国家政策,这成为新区创新的最大动力。两年来,新区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在很多领域创出了新路子、新模式,将“先行先试”做到极致。

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能导向”,突出抓好“四化”,即权责边界清晰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围绕“四化”,新区密集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和一揽子新举措。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和国家级开发区整合而成的行政区域,新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力度空前。新区获批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四个整合”,即黄岛区委与西海岸新区工委整合、黄岛区政府与西海岸新区管委整合、15个功能区整合为十大功能区、黄岛区与青岛开发区机构整合,职能部门精简超过60%。但最为外界称道的还是新区在营造商业环境上所做的一系列创新,比如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率先实现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等。

“四化”新政的推出,取得累累硕果:新区获批时,全区有工商业户6万余户,目前达到17万户;金融机构由121家增加到185家,有8家银行已经和正在设立分行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区授信额达700多亿元;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做到了“天天有项目”。

编辑:玄燕凤

01 02 03

关键词:青岛西海岸新区 青岛西海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