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曾想通过引资处理垃圾
“村里主要还是没有钱,要是有钱,情况或许能好一些。”王选民说,之前村里曾给每家每户发了垃圾桶,还聘有三名环卫人员,专门定期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但由于村子的收入不行,给环卫工的工资总是拖拖拉拉,现在只剩下一个环卫工了,目前,这名环卫工的工资也仅为200元。
原来,白龙村有三百多户,1200多人,由于种种原因,该村的经济收入状况并不好,因此每年除了支付仅有的几次垃圾集中清运,就没有什么钱了。该村曾试图通过引资来解决村里的垃圾问题。村干部介绍,去年有人提出了这个办法后,确有人跟村里谈过,但没谈成。
“对方提出在现有垃圾场建厂房的基础上答应处理村中的生活垃圾,但是,又提不出来具体怎样收集、清除的办法,担心对方不靠谱,村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王选民说。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该村每年有蒋村镇下拨的每人一块钱的环保投入,总体上也就1200多元,而这笔钱,连支付每年仅有的几次垃圾清运都不够用,剩下的还需要村里想办法自筹。
压缩站至今未启用
类似白龙村的情况,在户县蒋村镇叶寨、同兴等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甘河的河道中,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现象尤令人忧心。据了解,以前白龙村等村子的生活垃圾都要清运到祖庵的一个填埋场,如今,这个填埋场快填满了,下一步全镇四十多个村的垃圾都要送到哪儿,很多村子都没底。
户县蒋村镇城建办的工作人员罗坤(音)介绍,为了解决当地的生活垃圾清理、收集问题,该镇已在二号公路附近修建了一座可以满足全镇四十多个村的生活垃圾的集中垃圾压缩站,垃圾经过压缩处理后,就可以及时运到正规的垃圾场。
蒋村镇镇长杨博表示,该垃圾场已经建成,只是还没有使用,“正式投用后,各村的生活垃圾就不用再发愁了”。
记者冒雨来到镇政府所说的垃圾集中压缩站,该站近邻叶寨村,位于二号公路北50米的一处田野中,由于该站朝着西南的大门紧锁,周围又被一圈围墙圈着,除了能看到一个类似二层楼高的活动板房样的建筑,院子里基本空着。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大门上写着禁止在门外倒垃圾,可是不仅门口有污秽的生活垃圾,院墙外也有几堆垃圾乱堆放着。有村民说,早在半年前,这个垃圾压缩站就建好了,也有人则说建成好几年了,但直至今日都没有启用。
“开始建的时候,还被人挡了一次,后来建好了,就一直关着门,不知政府投入要等到何时才见效……”一位叶寨村村民无奈地发着牢骚。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