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遍地开花 提醒:不能过分依赖
“大数据+智能服务”
线上抢占线下市场
线下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遍地开花,线上平台也纷纷抢占市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多款“互联网+高考志愿”产品进入高考市场。
“我下载了好几款高考服务APP,输入分数,不到一分钟时间,近3年来同分数考生的专业选择、就读院校综合实力、毕业后薪资待遇等信息就都马上显示出来了,很方便,但是一个用户只有一次免费使用机会,如果想要更精准服务,就得付费。”市民吴女士说,以往报志愿时需要查看几百页的全国高校报考指南,内容繁复,远没有现在互联网来得快速便捷。
笔者随机登录了一款志愿填报评测系统,考生可先进行志愿倾向测试,根据选项,系统会自动给出考生的志愿倾向是“专业优先类型”还是“院校优先类型”。随后,系统会根据考生的分数和志愿倾向评估目标大学,包括录取概率、是否有风险等。然后,考生可根据测试考查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等,通过报告帮助考生推算出所适合的专业,再从一本或二本批次志愿项是否合理、志愿完整度、志愿结构合理性、志愿梯度合理性等方面提供相关建议。
“为了解决高考志愿填报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我们研发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方案云智能自动生成系统,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排名、报考意愿倾向和个人综合状况,以高考分数利用最大化和报考意愿符合最优化为标准,为考生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最佳高考志愿填报方案,基于得到的方案,家长还可进行个性化修改生成多套备选方案。”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王大威表示,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全面、真实的材料,为家长们填报志愿打开了快捷方式。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大数据填志愿有其局限性。因为计算机是共性平台,一些个性化的东西难以解决,比如各高校的录取规则千差万别,有的分数优先,有的等级优先,有的满足志愿等,这些差别值得家长细细琢磨,但数据库不会提供这些。因此,大数据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不应被完全依赖。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 高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