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在雪域高原上书写“津缘”

天津市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纪实

2016年07月11日 17:28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重在扶持农牧业合作组织和发展产业

贫困是黄南州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难题。李忠介绍,截至目前,黄南州27万人口中,仍有4.3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泽库县拉格日村有机畜棚里的羊群

泽库县拉格日村有机畜棚里的羊群

缺少项目和带头人,是黄南州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有效帮助黄南州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天津加大了对各县农牧业合作组织(包括手工艺品合作社)的扶持力度。2011年,全州农牧业合作组织寥寥无几,之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560多家。

农牧业合作组织有了,可急需有创业和竞争意识的致富带头人。援青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组每年都会与黄南州和各县充分沟通确定年度培训计划。其中,创业就业培训、妇女手工和编织培训、农牧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都直接服务于基层广大群众,帮他们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在河南县宁木特镇,42岁的藏族妇女南浪就是一个在天津帮扶下走上创业致富道路的代表。

南浪年轻时丈夫就去世了,一直靠打零工抚养3个孩子,家境贫困。2014年上半年,她参加了赴天津的学习培训班,天津发达的商业和企业使她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2014年7月,南浪成立了宁木特镇首个手工艺品合作社———南浪绣画专业合作社,有5名工人,主要生产刺绣、十字绣、藏族服饰和其他手工艺品。

“她们大都是镇子里的低保户,在我这儿工作每人每月的工资是1200元,销售好的话还有奖金。”南浪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至今将近一年,扣除工资和水电暖的开销,差不多纯收入有10多万元。

在天津援青项目的帮助下,南浪正在加紧翻盖新房用于扩大生产;河南县妇联正在为她培训另外5名工人。“幸福的生活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会通过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家庭妇女走上致富的路子。”南浪说。

“现在合作社的数量比较多了,需要提质增效。天津援青项目今后每年将在每个县重点扶持两家规模较大的示范社,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李新表示。

大规模的脱贫致富离不开企业。

河南县托叶玛乡曲海村地处海拔3860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水草丰美,河流众多,无工业污染。这里泉眼密布、溪水众多,尤其是冒着气泡的天然碱性泉水为生产矿泉水提供了优质资源。

“这就是脱贫致富的法宝啊!”援青干部、时任河南县副县长、后任黄南州州长助理的丁全海介绍,当年,通过他的努力,在天津援青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经过缜密勘查和严格审批,第一个天津企业投资黄南的项目———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2012年在河南县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目前一期总投资1.5亿元已全部完成,年生产矿泉水和天然苏打水700多吨。

38岁的曲海村村民才旦卓玛家共有8口人,仅靠养牛羊收入有限,日子过得比较拮据。现在她和老公扎西都在饮料公司工作,一年收入有8万多元。因为成绩突出,她还被擢升为生产线的班长。“公司现在有70多个工人,70%左右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收入又稳定,大家干劲儿很足啊!”才旦卓玛说。

“目前,公司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等到全部工程完工,将吸纳工人500人左右,可有效带动当地少数民族村民脱贫致富。”丁全海表示。

编辑:曾珂

关键词:天津对口支援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