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乡村医生,过得还好吗?
图为徐成发(左)在给老人做健康教育。张平摄
安徽省全椒县十字镇杨庄村徐成发
“村医是医还是农?”
叶琦 张平
早晨6点,安徽省全椒县十字镇杨庄村卫生室就开门了。84岁的李少成戴着草帽,来到卫生室测血压。村医徐成发对他说:“你的血压降下来了,但药还要继续吃。”
2009年,杨庄村和邻近的大郑村合并,组建新的杨庄村,村卫生室仍在杨庄。由于大郑不是建制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无法落实。考虑到村民的就医需求,在县卫生局的协调下,村里在大郑村租了4间民房,镇卫生院对房屋进行整修,并提供了必备的医疗设施。
杨庄村两个卫生室相距3公里,这下可忙坏了徐成发。他骑摩托车两头跑,连下雨下雪都不能停,不但要看门诊,还要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看病。目前,他先后为2500多位村民建了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人每年要入户随访4次。
如果遇到发大水,徐成发就根本顾不上回家。杨庄村地处滁河流域,地势低洼,有两个圩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次洪灾后,他要到灾区巡诊,逐户进行消毒,指导村民饮食,遇到疫情及时上报。他的旧摩托车每年都要到镇上修很多次,村里为他解决部分汽油费。
“政府不但建了标准化村卫生室,还配了常规医疗设施,工作比较顺心。”徐成发说。他在杨庄的时间多一些,每次到大郑,村民都会挤满卫生室,多数是检查身体和健康咨询。
大郑街北组董仕英老人已90岁,行动不便,徐成发到家里为她检查身体。老人患高血压、心脏病好多年了,都是徐成发看病。检查完,董仕英拄着拐杖送他出门:“我真是舍不得徐医生,他为我看了20年病。”
“农村医疗条件落后,风险大。”徐成发说,“我们收入很低,但一点差错都不能有。”为解除乡村医生的顾虑,全椒县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将村卫生室纳入统保范围,最高赔付可达40万元。
51岁的徐成发当了30年乡村医生,如今工资每月2000多元,由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一般诊疗费补助构成。徐成发说:“还有几年我就退休了,每月可拿300元补助。儿子今年28岁,还没成家,我这点工资仅够维持生活。”
“乡村医生是医还是农?如果是医生,政府应该解决养老问题啊。”正说着,徐成友的手机响了,“我要到大郑门诊点去,一位病人该打针了。”说完,他骑上摩托车一溜烟走了。
编辑:赵彦
关键词:乡村医生 农民健康 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