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一百幅宋画:带你领略国画之美
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至。宋人画家深人自然,以自然为师,写生之专注之仔细,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常常是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宋人对待写生是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胸有成竹。宋人搜书搜画,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槐荫消夏图》 宋 佚名 小品册页,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富和画谱》有写生事迹:“当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最篮,梅菊霞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图画见闻志》对专志于写生,欲友造化,藉资演创天下奇艺之凝笃精神,则也有描写:“易元吉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璋猿。当游荆湖间,人万守山百余里,以占猿狄掩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王齐翰作。按《宣和画谱》(卷四),齐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二祖调心图》 宋 石恪 纸本水墨 35.5cm×129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石恪,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
[下图请横屏查看]
《纺车图》宋 王居正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6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
《五马图》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 横225厘米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听琴图》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147.2厘米 横5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可以说这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两位听琴的官员中,穿红袍的是宰相蔡京。画卷的顶端有蔡京的题诗。嶙峋怪石上点缀的名贵花卉,与几案上徐徐升起的袅袅烟影相应成趣,既风流萧逸又意境优美,加上严谨工丽的笔墨和妍丽清雅的赋色,使此画呈现出一派古雅、高贵的风格。
[下图请横屏查看]
《采薇图》宋 李唐 绢本墨笔 纵27厘米 横9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采薇图》描绘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长出的粮食为耻,而隐居首阳山靠采集野菜充饥,最后双双饿死。二人须发蓬松,面容清瘦,目光坚定,神情、姿态准确生动。尤其是伯夷清癯的面容上露出坚定不屈的表情,双眉紧皱,表现出人物在特定的艰苦生活环境中所显示出的坚强、刚韧的性格特征。
《村医图》李唐 绢本设色 纵68.8厘米 横5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村医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纤巧清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毛发晕染一丝不苟,造型特征准确,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有着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丰富的体验。
《妆靓仕女图》宋 苏汉臣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5.1厘米 横26.7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
《杂技戏孩图》宋 苏汉臣 绢本设色
此轴亦无款印,旧题为苏汉臣所作,其画风与其它作品比较相似,颇有大家之气,是典型的宋人作品。画面以山石、花木为背景,显得生机盎然,人、景、物在画中完美统一,传达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氛围。
《罗汉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117.2厘米 横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
《博古图》宋 刘松年 绢本淡设色 128.3cm×5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山水为背景,突出描绘人物,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杰作。松树的主干与枝条具老嫩之别,万攒的松针更有一种茂盛感。在这种葱郁浓密的松林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把玩古董。把玩者神态各异,表情丰富。
《骷髅幻戏图》 南宋 李嵩 26.3cm×27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一件名作。画面中一大骷髅席地而坐,用悬丝在操纵着一个小骷髅。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种——悬丝傀儡演出。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擅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此图中观音大士取斜倚之姿,秀发飘逸,将手中宝瓶倾斜,琼液流溢而成一朵白莲,似乎芳香四溢而令人称奇。
《踏歌图》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对劳动者的美进行了讴歌和赞美,这在文人画中几乎看不到。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
《晓雪山行图》 宋 马远 绢本水墨 纵27.6厘米 横42.9厘米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肩上还用树枝挑着一只打来的山鸡,似去赶集出卖这些东西以换取生活所需。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
《秋江渔隐图》 宋 马远 绢本墨笔 纵37厘米 横2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的人物画存世作品不少,其艺术造诣甚高。其人物画的鲜明特色是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此图显示出马远的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气氛与意境的表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
《夏禹王像》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11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麟,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夏禹,传说中古代夏部落的领袖,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此图绘夏禹手持如意笏,头戴王冠,身披龙袍,端庄地立于画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线条的造型的能力,生动地刻画了夏禹慈祥和蔼的形象和内在性格。
《泼墨仙人图》宋 梁楷 纸本水墨 高48.7厘米 宽2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既能依精妙严谨的图画,又擅用笔极简、洗练放逸的“减笔”画。梁楷在技巧上的重要创造,开启了元明清画家写意人物画的先河。这幅作品,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形象奇怪生动,似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令人叫绝。
《六祖截竹图》 宋 梁揩,纸本,纵73厘米,横31.8厘米 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六祖伐竹图》南宋画家梁楷代表作品,画家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宋人山水画小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形式,它对后世小幅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我们今天欣赏这些作品时心中仍然会荡漾出各种轻柔优美的愉快感受。本文力图从艺术形式角度将其与后世的山水作品,尤其小幅山水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将自己在写生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于后。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宋人山水画小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这一章主要从经济、文化思潮、风俗等方面分析它们与山水画小品之间的联系,另外从南宋山水画小品的构图及笔墨效果上分析小品画的艺术特点。第二部分分析南宋山水画小品的构图及笔墨对册页和小幅山水的影响。着重写笔者在学习南宋山水小品时如何把山水小品中的艺术特点运用到山水画写生中去,是笔者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探索。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一百幅宋画 带你领略 国画之美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