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花费数万元的“保过班”:独家秘笈还是吹牛?

2016年08月02日 20:07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独家人脉”实为概率游戏

一些培训机构宣称“内部公关”“独家人脉”,数万元的费用被用于“打点关系”,“保过班”被描述成一条通向灰色地带的神秘通道。

“保过班”实际上玩的是概率游戏。业内人士说,一个班里只要有考生通过考试,那么,高出来的收费就足以弥补少数无法通过考试的考生的退款。这样下来,总收益还是比普通培训班要高得多。

信息不对称等也会让一些考生盲目听信“保过”。湖南省一位艺考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内都知道,艺考省联考线150分就可以过,但家长并不知情。艺考保过班学费至少每人3.5万元,如果省联考到不了二本,同时也没有拿到一个专业合格证,才会退一半的钱。

“我们常年做艺考培训的,基本上聊一会儿就知道这个学生能不能过。”这位负责人说,如果艺考生确实资质差,就不会同意其报名“保过班”。

一些培训机构还会用报名费“钱生钱”。在天津市某公职类考试培训机构里任教多年的王欣称,只要机构不停业,就有源源不断的报名费。培训机构在反复收款和退款过程中始终都滞留着一大笔“活钱”。她所在的培训机构超过一半的流动资金来源于“保过班”。王欣表示,培训机构利用这些资金投资旅游业、幼儿园、房地产、放高利贷,挣得盆满钵满。

至于那些没通过的人,培训机构也不会吃亏,总要把基本教学费、材料费等扣除后再退款。王欣说,“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始终是赢家。”

在中小学协议提分班里,提高数十分的“某同学”只是子虚乌有。业内人士称,机构往往用李同学、张同学考取好高中、好大学,夸大其培训效果,将培训学员自身的能力与培训机构的效果混为一谈,其实“某同学”只是一个虚构的典型。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培训 机构 保过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