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花费数万元的“保过班”:独家秘笈还是吹牛?

2016年08月02日 20:07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不通过即退款” “保过班”刺中哪些痛点

“保过班三个字有名无实,至于过不过根本保证不了。”阚梓毅以他的经历为例,他所在的小班中有14人参加了保过班培训,结果仅有2人最终通过了面试。今年3月,长沙的谢女士花了10.3万元将女儿送去培训机构,还签有协议,保证其女儿考上大学,结果并不如愿。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培训机构与培训人员签订“不通过即退款”的协议看起来很诱人,但内容却偏向了培训机构一方。一名参加过考研“保过班”的考生说,协议中条款涉及要保证多少出勤率、交作业率等,但小班的课时安排非常紧张,甚至耽误复习时间。此外,还会有相应的定时测验等要求,列得非常缜密,一项不达标,最后不被录取的责任就不在培训班。

“保过班”刺中的痛点,正是一些考生不自信、求安慰的心理恐慌。一些培训机构正是利用考生的这个心理,打出“协议保过”“不过退款”等吸引考生付款。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消费者对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每年都超过5000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能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表现,考试成绩受到试题难易程度、考生临场发挥等因素影响。“保过班”很难起到保过的效果,家长应该更关注培训机构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不是盲目听信“保过”。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艺术、考研等培训机构都按照民办学校办学资格进行审批,需要具备相对独立的办学场地,具有正规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满足消防安全条件等。拥有组织机构代码证、办学许可证等证件,才算是正规的民办学校。但实际上,一些艺考培训班、租临时教室讲课的协议提分班、考研保过班等培训机构,游走在法律与政策的边缘,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完)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培训 机构 保过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