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王亚苹:从“荒地”上长出的“教育田园”

2016年08月10日 10:06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几年,在北京市名校整合薄弱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精神指导下,为满足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北京市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挂名的方式合并、新增了一批学校。其中,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便是其中之一。从2014年成立至今的2年间,这所学校发生了哪些改变?是否满足了居民对家门口好学校的期许?

王亚苹

王亚苹

足球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足球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北京西山脚下,杏石口路南的西山文化创意大道上,坦博艺术中心、中间建筑、星火时代培训基地、中关村多媒体产业园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鳞次栉比。在这一条“星光闪耀”的文化大道上,一座青瓦红墙汉唐式建筑风格的校园——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下称“海淀进修附小”)格外引人注目,吸引过往路人的眼光。

40天“蜜炼”

传达室变成办公室

这是一所全新的学校。说它新,是因为在2014年4月30日之前,这里是一片空地,来往的运货车及各种小商贩穿梭其间。在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和学区化管理模式整合,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精神的指引下,8月18日,由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西山小学和陶行知小学三校合并后,在原巨山小学附近的空地上诞生了这所全新的学校。

这是一所古老的学校。说她老,是因为原巨山小学建校于1970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后来便成为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的学校。

“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进修附小人?”2014年4月30日,当王亚苹接到教委合并校的通知后,便开始思考这一命题。

随后,硬件施工开启,在一片空白的基地上,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从图纸中变为现实。而新教学楼硬件建好了,但教室不能空白、楼道不能没文化,这一切“软件”也需要同步跟上,并且施工结束后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开窗通风,才能确保2014年9月1日开学时孩子们踏实安全地上课,否则开学后孩子们将“无处可归”。

因此,从2014年7月初暑假开始到8月中旬,整个暑假学校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信息化工程改造、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王亚苹也带领学校中层干部们开启了40天的奋斗模式,他们称之为“蜜炼”。“楼体的文化颜色、课桌椅的颜色、型号、资源教室的方案设计……”装修工作是繁琐的,但每一项工作她都亲自过目,并征求干部们的意见。那时候没有办公室,校门口的传达室就成了他们临时的办公室。

务实,是创新的催化剂。整个暑假的40天里,王亚苹除了睡觉时间在家外,几乎泡在学校。经过和干部们40天的“蜜炼”,新学期,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墙体文化、功能齐全的资源教室展现在师生家长面前。而且,每个年级一个主题颜色,每个颜色都有暖心的渐变,让整个教学楼变得有生命。

“妈妈,学校像童话世界中的城堡。”8月26日,当新入校一年级小朋友前来体验学校时,一个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让王亚苹颇感欣慰。从孩子和家长的欣喜中,能看得出来,精心的设计没有白费。而8月底,当全体教师走进崭新的环境中上班时,也都露出一脸的惊讶和兴奋。双腿浮肿的王亚苹,觉得能为老师们营造一个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一切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6年农历正月初一,王亚苹习惯性地来到学校值班。听着窗外的鞭炮声,她一个人在楼道内“转悠”,驻足在大厅的一架钢琴旁,顺手弹奏出一曲在中师求学时代学会的《小红帽》。在她看来,最幸福的事,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了充满童趣的环境,让每一个生命有颜色,也希望自己童心永驻。

敞开大门办教育

早在拿到新学校蓝图的第一时间,王亚苹就开始研究学校周边的地域文化及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一起办学。她发现,这里虽然是城乡结合部,但最近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让这里焕发新的生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西山文化创意大道、中间美术馆、星火培训中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大师,能把他们的智慧融合到学校文化建设上,将对学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假期里,王亚苹开始带领干部一一走访这些友邻单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征集他们的意见。王亚苹开放办学、主动征求意见的精神,让这些“有个性”的艺术人颇为感动,他们放下艺术家的“清高范儿”,热情地为学校文化的发展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接下来,文化构建和文化认同成为硬件建设之后王亚苹心中的大事。在三校合并之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怎样在保留三所学校优秀文化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使命?怎样让三所学校的教师形成团队向心力、凝聚力?这些工作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形成教师内部的小团体主义,影响学校整体发展。

“进修附小怎样和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海淀教师进修附中在精神上一脉相承而又形成自己的品牌?”王亚苹又走访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及海淀教师进修附中,沟通“进修”的文化品牌定位。王亚苹认为,校长不要成为一言堂,要和广大教师成为发展共同体。校长要用自己的思想铸就学校发展的“魂”,但“血和肉”则需要广大师生家长共同铺就。所以,在一年的时间里,经过上下好几轮师生一起的讨论,诞生了学校的文化发展纲要。学校形成了“今天,我进步了吗?”“生生进,时时修”的校训、办学理念,以及“敬德修业,大器天下”的育人使命。

在大家的提议下,学校借助西山文化,构建了学校的“四季园”:春天,樱桃、玉兰、月季争相开放;夏季,孩子们在浓密的树荫下观察蚂蚁;秋天,山楂树、枫叶、银杏色彩绚烂;冬季,万物凋零,绿绿的雪松依旧挺拔……“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春夏秋冬一草一木的枯荣中,在顺势而长、顺势而发的自然流转中,感受生命的意味深长。”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王亚苹 荒地 教育田园 优质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