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王亚苹:从“荒地”上长出的“教育田园”
“游说”家长
留住生源,打造成长共同体
王亚苹面向社区征集的不仅是发展学校的智慧,还有生源。因为,多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校的名声,让好多本地户籍的生源都外流他校了。
学校后面就是西山美术馆别墅区,居民大多是中间美术馆的艺术家,但他们大都为孩子选择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如果能将这里的生源留下来,提升家长群体素质,可以在家长群体中形成正向的影响。”为了留住生源,王亚苹开始了她的“招生计划”。她发现,别墅区附近有一家私立幼儿园,在幼升小的关键期的4月份,王亚苹在幼儿园“蹲点”。“这是一所正在建设中的学校,也将是一所全新的理想中的学校。我们希望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一起办学。”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王亚苹每天和接送孩子的家长们介绍未来学校的发展蓝图,希望在起步之际,能和家长携手共建。
“我们的孩子从小在国际幼儿园学习,若上了你们的小学,语言方面能不能跟上?”起初,王亚苹的热情遭到部分家长的质疑。
“语言方面不是问题,我们学校拥有外籍教师资质,从一年级开始就有美国外教教孩子们英语。”王亚苹的自信打消了家长对语言的顾虑。
“凡事预则立,超前想一步终究不是坏事。”说起学校外籍教师资质,王亚苹讲起了申请外教资质的一段故事:为了给学校的发展奠基,还在巨山小学当校长时,王亚苹就申请了一个“外籍专家资格证”的项目。“我们学校还需要申报外教资质?”当时,王亚苹的这个决定让很多教师不理解。报告提交后,北京市外专局一位主任来到巨山小学,就想亲耳听听王亚苹的申报原因。因为,不光巨山小学的教师,在外人看来,巨山小学就是打工子弟学校,根本不需要外教。
但王亚苹认定这是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认定的事情就执着追求下去。当着专家的面,她将新学校的发展蓝图、未来的生源结构一一道来,最终得到专家支持,让学校成为当时2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的6家之一。
有了外教资质,了解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些别墅区的家长有些动摇,“毕竟学校就在家门口,接送孩子便利是那些国际学校所不能比拟的。”但临近登记时,家长又来找王亚苹问东问西。“王校长,我们就是冲着您,孩子就认定进修附小了!”最终,别墅区家长们被她的热情和真诚所打动。新学期,他们还成了学校家委会的成员,王亚苹也定期将他们请进学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王亚苹经常通过微信告诉家长,“我们不是天生的教育高手,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家长,犯错没关系,关键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与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共同成长。”让王亚苹欣慰的是,家长群体之间互相影响着。之前开家长会时,家长穿着拖鞋、抱着孩子的现象很常见,且屡禁不止。现在开家长会,家长们不但记笔记、用手机拍PPT,还和老师互动交流。
从课程建设出发寻求发展着力点
作为一所全新的承载着更高期待的学校,如何以更优质的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幸福、自信地成长,是王亚苹校长和进修附小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哪里寻求突破?发展的落脚点和生长点又在哪里?”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和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王亚苹带领的教师团队经过研究,决定紧紧抓住第二轮课改的契机,以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打造系列特色课程,创新教与学方式,描绘进修附小在未来的新梦想。
“课程必须最敏感地反映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助于教改目标的实现,必须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定位相统一,要构建一套有特色的、能够促进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课程体系,这是新梦想照进现实的第一个窗口。”王亚苹深知课程要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课程。在全面分析了学校的生源变化、学校转型和社区需求的基础上,进修附小在课程体系上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修整,最终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其中基础课程即为国家课程,而拓展课程是在基础课程之上的深度拓展,以活动性和操作性为主要特点,涵盖了快乐阅读、智慧数学、外教英语、小乐手、舞蹈、戏剧、跆拳道、足球、花样跳绳、科学实验、创意纸工、扎染、泥塑等琳琅满目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尽情施展天性。
而这其中,足球普及性活动是进修附小的一大亮点。学生从入学开始,学校就通过实施足球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手一球,不仅开展多项与足球相关的课程与活动,将足球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还自编了校园足球操,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校园足球气氛。学校不仅成立男女足球校队,还将国安队员张稀哲、侯森等球员邀请到学校与孩子们交流,并举行国安队与进修附小学生队的友谊赛。足球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海淀区具有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但是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区域统筹,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建一个‘畅通无阻’的环境?”进修附小依托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与社区协同构建的校本课程。课程以“创意、创新、创造”精神为统领,进修附小依托周边的教育资源,与中间美术馆、中间剧场、火星时代、一品香山御香园、中关村多媒体产业园艺术中心等文化产业联动。“有些选修,譬如动漫课就去星火时代动漫基地上;部分美术课,老师就组织学生去中间美术馆进行;中间剧院更是为学校提供了无限戏剧教育的资源。而每个学期,孩子们都会前往海淀少年宫参加拓印、扎染、泥塑等艺术实践活动,或者去中间美术馆参加民间撕纸艺术大师张杰老师的自主课堂。”在王亚苹看来,孩子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书本,盘活周边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反思和探索中形成创新思维。
漂亮的空间和丰富的活动,让很多孩子放学后不愿回家。有一次,一位家长拉着王亚苹的手说,“没想到,孩子跟着在北京打工的我们,竟能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学习。”
“有些孩子一直在平房生活,刚来到崭新的教学楼,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瞪着双眼,四处张望,那种新鲜、兴奋劲,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王亚苹说,不论是来自别墅区的孩子还是平房的孩子,让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在家门口实现上优质学校的梦想,是她最大的幸福。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亚苹 荒地 教育田园 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