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重庆药交所:改革“孤岛”待突围

2016年08月10日 14:57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平抑虚高药价 规范流通秩序

在重庆药交所的电子显示屏上,时时显示着全市各家医院在线采购药品的情况,包括采购药品名称、规格、供货厂家、价格、采购金额等内容。

记者看到,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0.5克/支注射用抗生素氨曲南价格为4.49元/支,“这个药在2007年重庆市的省级招标价是50.17元/支,通过几次议价,现在的价格不到原来的1/10。”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采购员郭敏表示。

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匹多莫德胶囊(规格为0.4×6粒)省级招标均价为51.25元,在重庆药交所电子交易平台上挂牌价为40.43元,降价幅度达到了26.76%。

“药交所让医疗机构获得了议价权,虚高的药价得到了一定抑制,特别是前两年,在我们医院,药价降低了十多个百分点。”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表示。

重庆药交所医药公共交易中心主任赵鹏介绍,重庆药交所运行6年,重庆药品价格比各省招标均价低4.9%,与改革之前的招标采购价相比总体下降了28.1%。某些单一品种价格相对稳定,这部分占总交易量的14%,其他占交易总量86%的药品都可以通过在线议价。

药品电子交易最为明显的优势之一就是规范。目前一些省份招标中唯低价是取,要么采用排在全国后三位或后五位的中标价,要么全国哪个省的中标价最低,就采用哪个;个别省份招标负责人甚至拍脑袋决策,要求企业在最低价的基础上再降30%。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6片装的铝碳酸镁片全国中标平均价为21.56元,企业能够承受的最低价格是20元,但在浙江省的中标价只有14.92元,成本倒挂了。

“没办法啊,为了保住这个市场,企业还得‘忍痛’继续销售。” 该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叹息道。

“药品也是商品,唯低价是取的方式人为和行政色彩太浓,不符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夏晋坦言。

而让人最为担心的是,唯低价是取会导致药品市场“劣币驱除良币”,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惜掺杂掺假,影响药品质量,危害百姓健康。

为了保障药品供应,重庆药交所药品的入市价(企业挂牌价一般不低于入市价)采取了全国省级招标价的平均偏下水平,既考虑了药品的特殊性,又考虑了其作为商品的一般属性。在此基础上,让医疗机构与企业在线议价。

在传统的招标采购体制下,医院药品采购人员要频繁与药企、医药公司人员接触,拿红包、收回扣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药品采购又被称为“高风险职业”。

为了规避风险,各家医院都有规定,比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规定,所有药品采购人员3年必须轮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定,采购哪些药品,必须由医院药事委员会的专家集体讨论决定……

可正如任国胜所言,没有科学的机制和规范的采购流程,腐败的“温床”很难完全铲除。

“现在几乎所有药品全部通过药交所的电子交易平台采购,我们没有和药企和医药公司接触的机会,而且所有的采购行为都会留下痕迹,职业风险基本上没有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采购部主管龙锐表示。

由于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在网上直接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流通秩序也规范了。

刘高清介绍,重庆药交所运行6年来,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了配送企业197家,占到全市药品配送企业的三成多,配送集中度逐年提高,小、散、乱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而曾让企业最为苦恼的采购款拖欠现象现在也几乎不存在了。

重庆药交所规定,交易达成后,医疗机构必须在60日内结账。为了保证货款及时支付,重庆药交所采取了医保预付制度,即从医院全年医保费用中拿出30%作为交易周转金,货款及时支付率达到了97%。对欠款不还的医疗机构,重庆市卫计委会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2

摄影 本报记者 李木元

重庆药交所不能承受之重

作为国家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重庆药交所被外界赋予了很高的期待,特别是在降低药价方面。

可现实是,医疗机构虽然通过重庆药交所的电子交易平台获得了议价权,但也有人反映,药品价格没有降到最低。

格华止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价是32.43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品采购人员几次议价,最后只便宜了1分钱。

而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的电脑采购屏幕上,记者看到,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治疗心力衰竭和肝硬化的托伐普坦片(15mg×5片)挂牌价每盒558元,采购员出价556元,仅仅便宜2元钱,企业没有回应。

医院药品采购人员普遍反映,对于上线药品,他们都会议价,可效果有限。

有人将这种乏力的议价形容为“温柔一刀”。

“因为我们看不到其他省份的中标价格,不知道我们的出价是高是低,也不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企业掌握着主导权。”龙锐解释道。

在刘高清看来,本质原因还是医疗机构缺乏议价的足够动力。目前,重庆市级公立医院仍保留着15%的药品加成,很明显,进价高的药利润更高。他明白,医改需要“三医联动”,只改医药,不改医疗和医保,重庆药交所降低药价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夏晋表示,目前人社部门对于通过议价节省的医保费用,没有适当返还医疗机构。缺少激励,医疗机构自然不愿意卖力议价。

6年多来,重庆药交所已先后接待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20多个省市的上百个考察团,来过的人绝大多数都说好,应该推广。可现实是,重庆药交所仍是“孤岛”,其模式并未推广。至于原因,有些人将其归结为——不能将药价降到最低。

对此,刘高清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降低药价是重庆药交所必然要承担的职能,但将药价降到最低是重庆药交所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硬给它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承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不但不能独善其身,有可能难以生存下来。

这和重庆医药市场的“禀赋”有关。截至目前,重庆医药交易市场总额不过200多亿元,只占全国医药交易市场总额的2%多一点。

显然,“蚂蚁拉大车”不太现实。

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史若飞指出,全国只有重庆有药交所,所以企业不会把药价定得过低,一旦公布,其他省份参考执行,将严重影响其利润。重庆市场份额较小,企业很可能会“丢卒保车”,放弃重庆市场。

从入主重庆药交所第一天起,刘高清最担心的是因为人为干预,导致药价巨大波动,从而影响重庆药品的供应,最终导致改革的夭折,“存在即合理,如果都不存在了,改革也无法继续”。

所以,无论是刘高清、夏晋,还是任国胜、史若飞,他们在表述重庆药交所的职能时,用的是“平抑“而非“降低”虚高的药价,目的是让药价回归理性,而不是保持最低,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重庆药交所保障了药品供应。目前平台挂牌交易品规达7.1万个,有效订单执行率达95%以上,配送到货率保持在93%以上,保障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

编辑:赵彦


01 02 03

关键词:重庆药交所 降低药价 医药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