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张中宇:《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诗经》的典范意义与影响
《诗经》虽然到汉代才被正式确立为“经”,其实它发挥经典的影响,却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诗经》的典范意义与现代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是内涵层面的典范意义。《诗经》表现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社会生活面貌,内涵极为丰富。周代诗人们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对丑恶的严厉批判,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西周和东周共延续近800年的基业。两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开创了许多重要典范,为历代推崇和沿用。《诗经》的征役诗既表达了周人爱好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同仇敌忾、保卫和平的坚强决心,同样具有极强的典范意义。《诗经》表现人民四季劳作、期盼和贫困,显示两周时代诗人关注民生、关注底层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诗经》中的婚恋题材诗篇,表现了合乎历史进步潮流的新典范,展现了周人的活泼、开放、大胆追求,以及经受挫折的坚韧,也对历代社会基本单元的构建、和谐,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经》的流传不衰及其经典地位表明,诗歌从来都不只是聚散悲欢的个人抒写,同时也是时代风貌的深情展示,甚至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推力。
其次,是诗歌艺术的启迪。《诗经》开创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正是由于对社会、民生的强烈关注与深情且精心的抒写,数千年来,诗歌赢得了社会和读者的推崇及巨大声誉。《诗经》艺术探索还有两个方面极为宝贵。其一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经》避免了单一的平铺直叙而更为丰富多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穿透力。初唐时期,陈子昂提出了著名的“魏晋风骨”“兴寄”“风雅”说,力图匡正六朝以来内容狭隘颓靡、表现形式单一、追逐词彩华丽的歧途,为唐诗设计合理的方向和基本的理论标准,这被视为唐诗繁荣的理论保证。“风雅”即《诗经》中风诗、雅诗融入广阔社会、民间,并提升其文化内涵的现实主义传统。“兴寄”即源自《诗经》的比、兴手法,明显针对初唐诗歌表现形式多为平铺直叙的“赋”法,以致太过单一、贫乏的现状。有唐一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在他们的诗篇或诗论中推崇“风雅”“比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今天的新诗,大致也是平铺直叙为多,运用“兴寄”进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不足,与初唐时期整体上还比较狭隘、单一乃至浮躁何其相似。就像曾经引领唐诗的繁荣一样,《诗经》的“风雅”和“兴寄”,或许也可为现代新诗指明方向。其二,《诗经》大多为相当整齐的四言诗,整齐使深情、厚重的内涵更为凝练、精粹。我曾指出,整齐是汉语的特质,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达到汉语的整齐程度。即使现代汉语,随便看宣传语、流行语,整齐、对称的文句比比皆是。汉语的这种特质,在诗歌中最为鲜明。不要说整齐的《诗经》、格律诗,即便是长短不一的宋词,其实里面也有很多整齐、对称的诗句。由此来看,尽管新诗以自由活泼著称,但若要为汉语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为汉语和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仅追求自由而缺乏锤炼、精辟与必要的严谨形式,显然是有限的。新诗也需要在自由活泼的基础上,一方面追求贴近社会的深厚思想感情的抒写,另一方面把其中一些诗句提炼成厚重而精辟的“文化因子”,让一个时代的风采以更优雅的形式进入文化的深层积累。因为过分散漫的形式不符合信息流通的“效率原则”,不利于语言、文化的高频传播、高效接受和长期积累。
张中宇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诗学与文化学。诗学研究集中于《诗经》、唐诗和现代新诗,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儒家智慧与中华文化的优势互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诗律的语言基因与文化传统研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中宇 《诗经》 经典地位 现代价值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