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年09月02日 11:04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鲜明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把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绿色发展理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对应的是可持续,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次重大的理念创新和观念再造,推动破除了唯GDP论英雄的观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民生福祉

“往年一到冬天取暖季,你就能看到户户烟囱冒黑烟,院子里每天都飘一层灰,呛得人喘不过气。自从去年底改了天然气,觉得这空气比以前好多了。”河北省巨鹿县西郭城镇大张庄村民王振平指着村里大大小小的烟囱对记者说。

巨鹿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根治农村大气污染,县委县政府从2014年开始谋划“村村通天然气”工程,以天然气取代散煤,变千家万户“灶台污染”为“能源革命”。今年上半年,县环保局监测站监控显示,全县PM2.5浓度同比下降近19%。

“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生态环境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成为日益重要的民生问题。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