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新政把滴滴绑在起跑线 出行创新或失掉下个十年
不能回避的现实:新政影响滴滴创新
对滴滴来说,由于地方新政的执行,滴滴要打交道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多了。以前滴滴主要和中央的交通主管部门打交道,解决大政策的问题。而新政执行后,滴滴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博弈,这无疑是增加很多成本,牵扯滴滴很多精力。而滴滴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与地方政府去博弈,而是去创新。
技术创新出现是比较容易的,这个世界上总有天才发明创造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东西。
但是,一项技术创新要发展就必须找到商业用途,找到公司把技术变成产品去满足市场需求。有市场需求才有钱,有钱才能投入研发,让技术成熟起来,形成循环,技术与商业不断循环发展。产业也因此得以兴盛,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
每一次产业革命,每一个大国崛起,背后都是这种技术与商业的循环所制造的奇迹,没有产出的技术研发是难以持久的。而集合技术与商业的公司,就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公司。大型机时代的IBM,PC时代的微软和Intel,互联网时代的谷歌都是这种英雄公司。
下一波科技浪潮的迹象已现,人工智能、信息化。具体到汽车行业,未来的创新方向是也逐渐明确的,一是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新能源,二是计算机替代司机的无人驾驶,三是把汽车接入互联网的车联网,进而是控制整个城市的智慧交通。互联网约租车公司恰恰是能够把汽车创新变现的公司。
互联网约租车所面临的最大成本就是司机和油耗,如果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辅助或者解放司机,新能源汽车能够替代燃油车,车联网能够连通所有车辆,智慧交通能够合理规划路线。以及由此可以带来的产业升级、社会环保价值的提升。
直接利益、社会利益的双重驱动下,滴滴有动力去做更多研究工作,以促进行业发展。
在无人驾驶产业,滴滴可以带着庞大的数据深入参与;在新能源方面,在2016年初滴滴平台上已有新能源车2.7万辆,覆盖260个城市,服务2.5亿乘客;车联网方面,滴滴每天需要进行超过90亿次的连续定位路径规划,产生超过70TB的巨大数据增量和130亿个数据点。
滴滴自己就是一张庞大的网络,通过算法可以提高整体出行的效率。目前滴滴已经做到基本可以预测一个地区、甚至一座楼十五分钟后进进出出的动态供需,而且精准度已经达到90%。
作为互联网公司,滴滴本来应该干的事情是去创新,提升效率,把技术与商业结合,形成循环,占领业界的制高点。迎接下一波技术浪潮的来临。
而新政的落地,却让滴滴把精力放到与众多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博弈上面去。分散滴滴的资源,阻碍滴滴的创新,这才是新政对滴滴最大的影响。
编辑:梁霄
关键词:滴滴 政策 约车 网约 暂行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