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闽北呈上精准扶贫新答卷
想翻身,无力承受起步的“第一桶金”;想发展,守着“金饭碗”却不知该怎么办;想永远摆脱贫困,可“脆弱”的帮扶只能解一时之“困”……脱贫难,难就难在“持久”上。
近日,笔者在闽北基层蹲点采访时看到,福建南平通过金融创新送资金入贫困户、织密干部帮扶网、送人才进贫困村、依托好生态发展好产业等,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脱贫机制,5年内将贫困人口从23.6万人减少到6.9万人,交出了一份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准扶贫答卷。
“政银”合作创新金融帮扶
吴宝莲是政和县外屯乡洋屯村的采莲能手,干活勤快,手脚麻利,和丈夫两人一年收入近4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吴宝莲突发脑溢血,17万元的医疗费,让她家变成了贫困户。
“86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一儿一女都在上学,处处都要用钱。”谈起家里的境遇,刚满43岁的吴宝莲急出了眼泪。
虽然,村里的莲子专业合作社正在招村民入股,只要投入5万元股金,每年便能分红3000多元,可以解决吴宝莲的后顾之忧。但吴宝莲已被这场大病掏空了积蓄,再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在闽北山区,不少贫困户和吴宝莲一样,希望能得到帮助发展的“第一桶金”。但是因为农村的宅基地、土地承包权、家禽家畜等都不能作为抵押物,贫困户从银行贷款始终是个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南平市部分县区创新扶贫小额贷款模式,在银行和贫困户之间搭起了“桥梁”: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给政府,政府再将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存入银行作为风险保证金,为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提供担保,银行按保证金5-10倍的授信额度,向贫困户发放贷款。
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吴宝莲今年顺利拿到了5万元贷款,成功入股合作社。她高兴地说:“有了这笔钱,日子还能慢慢好起来。”
政和县农业局局长范智彬介绍,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外,政府和银行还确认了预期农产品收入、集体林权、农民宅基地、设施农业等10种新型抵押物,彻底盘活了农村资产,为贫困户金融“输血”。
南平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承杞说,2010年至今,南平市农信社已累计支持扶贫小额贷款24190笔、资金7.14亿元,实现了农户得到资金发展生产、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放大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散的“三赢”局面。
下派干部“成为贫困村的靠山”
郭星锋,中铝瑞闽公司的值班厂长,2014年被下派到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当挂职书记。
早就听说阳泽村穷,他临行时带了五六个大包裹。他说:“当时我连笔记本、橡皮擦都带上了,就怕地方偏远买不到。”
编辑:韩静
关键词:福建南平 贫困户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