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王怀超:一本书,决定了我的信仰与职业
记得是1979年初,即“大二”阶段,我在哲学系阅览室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书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恩格斯的原著。学校提倡读原著,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坐下来翻开这本书读了起来。没想到,我被这本书的内容,尤其是它的理论逻辑所吸引,居然一口气把这本三万字的理论著作读完了,因未完全消化,索性又读了一遍,基本上掌握了书中的大致内容。可以说,我当时被这本书的理论逻辑力量所征服,那种思想理论上的酣畅淋漓、大彻大悟的快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王怀超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
《资本论》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是怎样确立自己的信仰与选择自己的教授职业的?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简单地说,是一本书决定了我的信仰与职业。
事情还得从大学时代说起。1977年末,我与当时的大批青年一样,参加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并有幸被著名高等学府南开大学录取。1978年春,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我报考的是哲学专业,老实说,当时对哲学是怎么回事并不清楚,只是在报考前受到一位“高人”的指点,他说,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我接受了他的建议,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哲学专业。南开大学是我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是民族教育的象征,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秉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治学严谨、学风扎实,近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南开大学哲学系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底蕴深厚,特别重视经典著作的研读,使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使我印象深刻,且受益很深。
记得是1979年初,即“大二”阶段,我在哲学系阅览室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书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恩格斯的原著。学校提倡读原著,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坐下来翻开这本书读了起来。没想到,我被这本书的内容,尤其是它的理论逻辑所吸引,居然一口气把这本三万字的理论著作读完了,因未完全消化,索性又读了一遍,基本上掌握了书中的大致内容。可以说,我当时被这本书的理论逻辑力量所征服,那种思想理论上的酣畅淋漓、大彻大悟的快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回想起来,其中印象最深、至今仍觉历历在目的是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恩格斯在本书中用通俗而又经典的语言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令人耳目一新。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一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按照唯物史观的原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一种社会制度为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应当从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也就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中发现出来。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空想的荒漠中走出来,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是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充满科学理论的逻辑力量,令人信服。首先,恩格斯鲜明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有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活动日益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把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日益加以集中和扩大,使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逐渐变为只能由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二是在生产资料集中使用的基础上,生产过程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生产日益专业化,各个企业通过市场维系在一起,所有生产过程都融合为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社会化体系;三是与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相适应,产品也从个人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社会生产的产品。
生产的社会化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而是把社会化的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他们不劳而获,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就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个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方面。在阶级关系上,它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生产方面,它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在消费方面,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每个工业资本家在破产的威胁下不断改进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从而造成社会生产的巨大扩张力和比例失调,与此同时,机器的改进抑制了工人,使失业大军的队伍不断扩大,并把在业劳动者的工资降到最低水平,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从而破坏了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结果,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造成商品供给超过社会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最后引发经济危机。恩格斯指出,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致使阶级斗争尖锐化。危机使“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法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这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学说就不再是空想,而是科学了。
就这样,通过研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不厚的著作,使我确立了对唯物史观的信仰,从而确立了牢固的哲学专业意识,下决心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此后,我相继又研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资本论》第一卷、《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又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经过系统的哲学学习和长期的理性思考才确立的,因而异常坚定,几十年的历史沉浮和风云变幻,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也表明,根植于长期的哲学思考而确立的信仰是不会轻易动摇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1977级的学生需要在1982年初毕业,是参加毕业分配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又面临了一次抉择。经过认真思考,我觉着自己知识储备还不够,书也未读够,于是,决定继续研究生学习,攻读硕士学位。找来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毅然选择了报考中共中央党校的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当时的考虑是这样:一是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与科学社会主义相近,本质上是一个学科;二是通过研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我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是范若愚、江流两位导师都是本学科的大家、大师。还好,如愿以偿,我被录取了。1982年2月12日,我来到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底毕业留中央党校科社部任教,1986年到1989年继续攻读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留科社部任教。
30多年来,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直至一级教授,我从未离开过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岗位,在中央党校所有班次都讲授过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课程。得到广大学员的充分肯定。曾九次获得教学优秀奖。30多年来,我从中央党校科社部科社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做起,到科社原理教研室主任、科社部副主任、主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社部主任,直到被选举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会长,从未离开过科社专业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可以说,我把一生都献给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了。我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我的职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与研究。政治信仰与职业生涯自然的融为一体了。真是奇妙!此乃天意!追根溯源,这一切源于一本并不厚的理论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016年8月27日于北京西郊永存斋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怀超 一本书 信仰 职业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