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调查:64.2%受访者认为身边“咆哮妈妈”挺多

2016年11月15日 10:44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曾风靡一时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描述了一只小企鹅面对妈妈发火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最后,即使妈妈找到了小企鹅,小企鹅受伤的心灵也早已无法弥补。平日里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和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显然非常严重,那是什么造就了 “咆哮妈妈”?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普遍存在“咆哮妈妈”。如何让妈妈不再咆哮,60.6%的受访者建议爸爸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儿。

仅14.5%受访者小时候不曾受妈妈“咆哮式”的教育

“小时候妈妈冲我们吼是家常便饭。”上海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孙雨,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妈妈独自照顾姐妹俩,“我们一淘气,她就会大吼‘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还经常拿着鞋满院子地撵我们”。

在北京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张丹的妈妈,对她的学习非常重视,管教也很严厉,“小时候一放学,我就只想出去玩,作业也不认真完成。但凡被我妈妈抓到,她那火气都像是一次狂风暴雨,声音隔着屋子能传出好远”。

“一忙起来,就没时间耐心地哄孩子,大喊大叫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张蕾的儿子3岁了,她说自己经常对他咆哮。“我儿子会把我刚刚收拾好的屋子弄乱,家里哪儿都是他的玩具,气不过只好通过吼他来宣泄情绪”。

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咆哮妈妈”挺普遍的,其中13.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表示“一般”和“不多”的受访者分别为25.6%和10.1%。

本次调查中,有28.8%的受访者小时候经常受到妈妈“咆哮式”的教育,56.7%的受访者偶尔遇到,仅14.5%的受访者“几乎没有”。对于妈妈咆哮时的样子,24.8%的受访者直言仍“清晰记得”。

63. 1%受访者认为孩子常犯错误使母亲耐心耗尽造就了“咆哮妈妈”

“我妈妈脾气不好,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能急起来。而且她一个人照顾我们姐妹俩也很辛苦。”孙雨回忆,姐妹俩曾为一个发卡吵起来,“而妈妈当时一边为我们做饭,还一边洗衣服,看到我们吵架就突然烦躁起来,大声吼叫”。

孙雨说,后来她与妈妈再聊起这些事,妈妈笑着说很多次冲她们大声吼叫,就是想把她们姐妹撵出去,好让她能安心把家务做完。

“其实我知道要控制情绪,但有时情绪来了,找不到其他的发泄途径,只能冲孩子嚷了。”张蕾说,“我吼孩子时,他会哭闹得非常厉害,弄得我也不知所措。孩子更喜欢情绪平和的妈妈,希望妈妈遇到问题时能跟他沟通,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训斥一顿。”

为什么会出现“咆哮妈妈”?63.1%的受访者认为是孩子常犯错误使母亲耐心耗尽,54.7%的受访者直言独自育儿导致母亲压力太大。其他原因还有:父亲甩手不管,母亲太累(39.1%)、家庭主妇缺少与人沟通(35.2%)、女性性格通常比较急(31.5%)等。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咆哮”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通常男性倾向于理性地解决问题,而女性则倾向情绪化地解决问题。“而且女性在职场或其他社会场合会受到较多约束。在家庭中,她们会更放松一些,孩子是相对弱势的存在,妈妈们就会把这种情绪通过教育孩子发泄出来”。

编辑:梁霄

0 1 0 2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