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传统村落不能保护了建筑忽略了人
一场雨后,羊倌赶着羊群穿过张壁古堡北门瓮城出堡牧羊。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供图
村民“幸福感”被漠视
用“何去何从”作为论坛主题,真切地反映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近年来挥之不去的忧虑。专家学者迫切希望找到一条路:通过科学研究,准确认识传统村落保护的本质与特征,从而找到符合科学规律并切合实际的办法。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主要倡导者,冯骥才还担任着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但他从不避讳:传统村落保护目前正面临着诸多难题,而如何走出困境他也常感到束手无策。
冯骥才痛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在“发展”的名义下,正在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变得“千村一面”。他总结出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的“十大雷同”,直言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详见本报11月25日《文化新闻》版《失去文化个性活力 留住乡愁恐将落空》)。冯骥才更强调村落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也更愿意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传统村落。所以,他觉得传统村落保护,首先就是要“谢绝投资”,同时也要“谢绝旅游部门的规划”。他甚至觉得“村民对于自己的村落不够热爱”,需要知识界到田野中去“开启民智”。
不过,对于冯骥才的观点,学者们并不完全认同。在他们看来,传统村落保护更需要在意村民的“幸福感”,“村落”本身即是个矛盾的综合体,两个“谢绝”并不现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刘铁梁直言:“不够关心村民的村落保护,是狭隘的,也是没有办法和村民对话的。”因为保护村落的同时,也要保护村里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学者和村民在价值认知上是会发生矛盾的。比如村民面临孩子结婚的问题,就想拆掉老房子盖二层小楼,既扩大居住空间,也能改善生活品质。但专家却往往要去阻拦、说服:这是有价值的老建筑,木雕多么精美啊,不能拆……”在刘铁梁看来,村落保护,不同于遗产保护,它还事关村民的“安居乐业”。传统村落的保护更应该从“建设”的角度着眼,而不是守住几个小楼,塑造成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
编辑:梁霄
关键词:保护 传统 国家 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