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宅文化、懒癌症催生高校跑腿经济:"双11"月入3千

2016年12月09日 11:29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跑腿团”

“双十一”月入三千元

王辉(化名)在广州大学上大三,他有一年多的“跑腿”经验,既当过个人跑腿,也加入过跑腿团队。

照他的话来说,自己算是“半个跑江湖”的人了。

“一开始,高校的‘跑腿’大部分存在于朋友之间。”王辉笑称,这种跑腿,“虽没有明显的成本,但更多是看不见的人情债。”

这时,王辉发现“跑腿”的作用显现出来。只需花几元钱成本,就能没人情负担,“你出钱,我办事”。

而跑腿团队则不同。跑腿团队将零散的个人集中在一起,他们通过微信接收跑腿订单,整理、优化跑腿路线,让跑腿“少跑多带”。

王辉笑说:“特别是在‘双十一’的旺季,一个好的团队当月能接约1500个单子,平均每个单子能赚2到3元钱不等,月入3000元,最早实现的就是他们。”

“跑腿群”

实是方便同学请人代课

有人抱团,也有人独自称雄组建跑腿群。李禾(化名)就是这样一位群主。

目前他已经建立了三个“跑腿”的微信群。至于建立这些微信群的初衷,李禾不好意思地说道,原本是方便同学请人代课。这是校园里暗地的“刚需”。

李禾说,学校对代课现象也是非常头疼,一方面是不符合校规校纪,另一方面是管理难度太大,短期内全面禁止又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代课”的这批跑腿者,游走于校规与利益之间。

王奇(化名)已经大二了,这学期课程不多,他刚好有时间可以代课,他也想蹭蹭课,多了解一些其他大学课程。

当然,王奇跑腿代课有一定的选择性:专业课坚决不代,被发现风险太高;他只选择大班的公开课。大家互不认识,他显得自然。

一般他都选择倒数3、4排中间位置,前排和后排都比较扎眼。最紧张的就是老师提问时,“不要点到我代课的同学名字。”每次他都要在心里祈祷一下。没有点名提问,他也都不敢直视老师,生怕被发现。

经过几次的心理折磨,王奇不再做代课的跑腿先生,他觉得为了一点小钱忍受这种折磨不理性。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跑腿 服务 经济 快递 抢单 代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