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宅文化、懒癌症催生高校跑腿经济:"双11"月入3千

2016年12月09日 11:29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新花样

修电脑叫醒催睡

目前跑腿业态也更加多元化。李禾在群里正尝试做送夜宵外卖的“跑腿”。

跑腿经济不一定依靠的是一双腿,也可以用一技之长帮同学修电脑或辅导课程,“类似共享经济。”黄明说,更会玩的同学,提出叫醒服务、晚上打电话催睡觉服务、帮忙发短信祝福朋友生日快乐等服务。“这些服务可能小费只有1元,但大家都玩得开心。”

在半年多的跑腿生涯中,黄明也总结出需要服务的群体特征:时间不够、有些懒、不想跑、有些小钱。

已经大三的黄明知道,随着考研季、找工作季的到来,他的角色将发生转变,到时需要服务的就是他,“大一、大二更多的是服务者,高年级学生更需要服务。”

跑腿并非没有弊端。曾经是“专职”跑腿的王辉如今不再接单。他说主要的原因是 “浪费的时间与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得不偿失”。

对话: 校园里“腿”是闲置资源可共享

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与人力资源,让跑腿利益最大化,成为各个跑腿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诞生于华南理工大学的“跑腿”平台立应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理念是让你的时间更值钱。”立应的创始人林进光说道。

毕业于江门五邑大学的林进光,专业学的是通信工程,但对创业有热情。毕业前,他做过服装批发,炒过股票;毕业后,他在证券公司工作过一年多。近年来,滴滴、Uber掀起的共享经济热潮,让林进光看到了校园跑腿的市场。

林进光表示,一所普通的高校就像是“小社会”,两三万的群体中,隐藏着大量的闲置资源,立应的目的就是要将这闲置的资源盘活。

广州日报:你们的运营模式有什么特点?

林进光:之前不少代拿快递的平台,会固定请一些学生来兼职或找学校里的跑腿团队来合作。这存在管理难,成本大的问题。

因为大学生当兼职,本身流动性较强。再者,代拿快递的利润空间很小,通常只是二到三元,兼职往往拿掉其中的八到九成,利润就可想而知。

我们更像是一种跑腿界的滴滴,滴滴发掘闲置的车辆“共享”出来并获利。大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路线,其实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从宿舍到教学楼,到饭堂,到快递点。

在校园里,无论你去那个点,你都能找和你“顺路”的人,这就形成了共享经济的基础,只不过这次是用我们的腿。

广州日报:代拿快递等跑腿消费习惯怎么养成?

林进光:我认为当前的大学生,特别是95后的一代消费意识更强,他们愿意消费这几元小费,换取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时间,而95后的一代,他们有这个经济能力。

其次,宅文化的传播与流行,让现在的大学生都更“懒”,或者说是对服务的依赖性更强。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跑腿 服务 经济 快递 抢单 代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