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
“教育,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培养一个优秀学生,既能让父母稳定工作,也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更是提升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王正福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营造多元、包容的嵌入式社区
在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辖区内生活着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等27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居民之间和睦友善,而且,温馨的故事经常上演———
维吾尔族青年马生军刚来青岛时,由于人生地不熟,连工作都没找到。高邮湖路社区第十党支部书记张爱华听说后,主动和他沟通聊天。最终,在张爱华的鼓励帮助下,马生军用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拉面馆,如今又发展了几家分店;
回族老人马金华常年独身居住,一日三餐成了问题。街道办事处在推出“老年餐桌”活动后,偶然得知老人有穆斯林饮食习惯的特殊要求,便专门增添了清真午餐配送服务。老人想吃水饺,工作人员会单独给老人包馅儿;
青海籍回族青年马而布经营的拉面馆,有一位70多岁的回头客———社区少数民族思想骨干赵斌。赵斌同样也是回族。他得知马而布因孩子无法就学而情绪低落,便主动上门以吃拉面为由多次到拉面馆与马而布交谈,耐心讲解政策。同时,赵斌及时向街道反馈,在多方协调下,马而布终于让孩子上了学。
正当大家和社区工作人员交谈时,在一侧的单元楼里走出几位出门买菜的大爷大妈。听到调研组来意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如果不自己说,我根本看不出谁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同胞也是我们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互帮互助是应该的。”“我隔壁邻居就是回族,经常给我孙女做点好吃的,这么多年了相处得很好……”
朱维群表示,在我国历史上,城市一直是各民族加快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共同文化,提升相互认同的最重要平台。“少数民族群众流入城市后,眼界开阔了,同其他民族人群接触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共同城市的市民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的发展将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趋势。”
其实,大家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当地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是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社区,看似规模小,实则功能大,它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民族政策最有力的基层实践者。要构建多元包容的管理主体,重视主发挥主流文化的纽带作用,通过加深对民族政策的理解认识,宣传多民族文化,多层次、多渠道来加强各民族同胞“民族一家亲”的意识。
八天的调研行已经结束,但委员们的讨论还未停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城市民族工作的努力方向。少数民族同胞参与创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推动城市建设、增加市场活力、提升农村人民收入、促进再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少数民族群众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来到城市,城市也应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各民族人民平等地享受到城市发展红利。
编辑:韩静
关键词:少数民族 城市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