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大学毕业生留京比例降至五成 下沉中西部与二线城市
“一岗难求”竞争压力大
记者了解到,尽管各地教育部门、高校等开展了综合措施帮扶就业,但由于大学生总量依然维持在高位状态,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适合毕业生的岗位依然相对不足,尤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竞争激烈,“一岗难求”,压力较大。
据官方数据统计,从2001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就一路直升。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16年达到765万。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0万。2017年,应届毕业生数量依然居高不下。据教育部初步预计,这一人数将达到795万,比2016年增长约30万。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曹然7月起就在各大招聘会上投简历,已投了50多份,还没接到offer。“专业对口的岗位明显感觉少了,很多都在缩招,可能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效益差,有的企业往年还能招二三十个,今年一个都不招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宁同学告诉记者,他现在几乎每周末都是跑招聘,最累的一天要连着跑两场面试。“我已经投了四五十个单位,很担心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很多岗位都在缩招,有的证券公司往年招很多,今年一个岗位只招一个人,有几百个人都投了简历。有些银行的笔试,外地的同学甚至拎着箱子来参加。”
而对于北京的外地学生来说,感受最明显、最担心的还有留京户口指标的缩减。许多毕业生表示,现在能解决户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一些单位直言户口不能保证,优先招聘有北京户口的毕业生。
“如果选择留京,户口还是非常重要,牵扯到买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小李说,“我找了一家做教育培训的私企,工资还行就是没户口,公司承诺说将来可申请解决,但名额很少,我打算再看看能否找到有户口的,还是希望在北京扎根。”
就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一些可喜的变化也正在浮现。记者了解到,随着中西部对人才需求及优惠政策加大,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去二线城市、中西部就业,寻求发展平台,择业更理性和务实。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吕媛说,现在大学生求职更积极主动,很早就开始为求职做准备,择业也越来越务实。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学生去京外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数增加。“几年前留京的比例在六七成,而现在是近一半。很多学生因为在京难落户,压力大,都愿意往外走了,很多时候是主动选择。”
北方工业大学研三学生郭磊说,他刚考上研时铁了心要留京,“很想在大城市拼一拼”。但后来发现,在大城市生活并不容易,房价飞涨,找工作很难。“有户口的工作工资一般都不高,有的去掉五险一金就三四千,在北京生活可能房租都付不起,压力比较大。我现在很现实,就想去发展中的二线城市或回老家河南,发展机会多,也方便照顾父母。”他说。
而一些优秀毕业生,包括院系的学生会主席、博士等也选择作为选调生下基层工作。“不是他们在北京找不到工作,而是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地方经济尤其是二线城市发展,基层机会更多。”吕媛介绍。
此外,记者调研发现,近两年来,在国家双创政策推动和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记者从北大、人大等高校了解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近两年来接待了大量咨询创业的大学生,有的学校创业学生人数增加了50%以上。但同时,受多因素影响,他们在创业中也遭遇种种难题和“壁垒”,失败率非常高。
编辑:梁霄
关键词:企业 毕业生 岗位 招聘 职业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