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大学毕业生留京比例降至五成 下沉中西部与二线城市

2016年12月22日 09:56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35个岗位只招聘到2个人”

11月份,各地陆续进入2017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季旺季。记者在哈尔滨、北京、杭州等地走访多个招聘会发现,面对庞大的求职基数,用人单位普遍面临“吃不饱”的难题。

“今年集团提供了35个工作岗位,结果只招聘成功2个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日前举办的东北五校秋季大型招聘会上,黑龙江省一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副总项城说,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不算低,但招聘成功率如此低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北京的“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专场招聘会”上,北京多家企业的招聘代表同样表示招聘情况并不理想。

“我们今年提供了技术、销售岗位,与过去相比,公司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应届生应聘人数也没有增加,但感觉依然是招聘比较难。”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负责招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求职者和公司对岗问题差异较大,导致双选难以成功。

该名负责人表示,来参加招聘会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其中又以民营企业居多,因此这部分企业更希望能招到有工作经验的人,能够马上上岗以节约成本。但问题是,现在应届生的专业对口问题和职业能力问题都不太行。“现在企业招人也是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想冒险。”

多位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各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都有空余,但受到专业设置不匹配、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求职者缺乏职业规划等因素影响,导致岗位设置供大于求。

——专业设置与岗位不匹配导致企业增加培训成本。北邮国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对岗有困难,找不到合适的人。“公司的技术岗位一般都和最先进的技术结合,而学校的授课、训练往往滞后于先进技术,一些应届生难以契合企业的需求,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企业需要进行培训才能上岗,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求职者重简历轻能力。黑龙江一家奶企的人力资源经理孙先生表示,很多人简历很漂亮,但是一到面试的时候,问一些基本的专业问题却都回答不出来。“简历再完美,只会给招考官留下印象,个人专业知识才是决定能否被企业看中的硬通货。”

——求职者缺少职业规划丢失印象分。部分招考官表示,很多来应聘的学生,对于自己的目标不明确,缺少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会在第一回合就丢掉印象分。

——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脚踏实地精神。“我们提供的助理文员工资水平在2800元至3500元之间,但一些毕业生张嘴就要5000元以上,这比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工资还高。”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招聘负责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自我评价和期许过高,与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脱节,导致双选成功机率就会降低。

编辑:梁霄

关键词:企业 毕业生 岗位 招聘 职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