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河北:标本兼治,破解儿童看病难

2016年12月28日 14:46 | 作者:张淑会 |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 

患儿家长的焦虑,也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儿科医生面临的医患矛盾更为突出。

很多儿科医生都表示,付出与收入不对等。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曾在上海、天津、福建等7个省(区、市)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儿科医生工作强度是同一医院其他非儿科医生的1.68倍,收入却只有其他科室医生的46%。

“在医学生眼中,儿科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就业选择。”儿科专业“科班”出身的张英谦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大学毕业20周年,在60名同班同学中,目前仅剩下三五个人从事儿科专业。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综合施策提升儿科医疗水平

今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招收了30名临床医学儿科专业(5+3)本硕连读生。这对广大家长和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儿童医学部)主任张会丰认为,任何一名临床医学生都是儿科医生的“预备役”,未来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不能完全寄托于儿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愿意选择儿科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关键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待遇是吸引人的硬杠杆。”张会丰说,如果不解决当前儿科面临的诸多问题,就很难让儿科医学生或是其他临床医学生从事儿科工作。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真正落实儿科医生的待遇,吸引年轻医生愿意选择各级医院的儿科工作。

“对于儿科医生培养,要基于社会需求,不能搞儿科建设‘大跃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儿科医师培养。”张会丰建议,根据不同级别医院所需求的人才不同,分层次培养,如面向省市级大医院,应重点培养其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而对基层医院,则可采取定向儿科直通车培养方式,为其培养培训一批全科医生。

目前,很多医院实行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医院薪酬分配体系,儿科发展不被重视,这也是造成当前综合医院儿科萎缩甚至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张会丰建议,政府在加大儿童专科医院建设的同时,增加对综合医院儿科的投入,对儿科的评价应坚决摒弃搞成本核算,创收与薪酬挂钩等市场化做法。

要把儿科建设列入综合医院行政考核体系之中,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儿科建设。张会丰介绍,基于这样的理念,近年来河北医大二院儿科发展迅速。“10年前,我们儿科只有床位70多张、5个专业,如今床位已达300多张、10余个专业,成为全省儿童危重复杂疑难疾病的诊疗中心。”

要发展儿科,还应大力推行儿科分级诊疗,通过有序分流,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司其职。石仲仁建议,应在全省探索建立三级儿科诊疗网络,并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合作,提高基层儿科医生技术水平,促进全省儿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儿科 儿童 儿科医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