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国企混改遇现实屏障:包袱难卸 像"带着公婆改嫁"

2016年12月29日 13:04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禁锢待破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少数改革措施在执行中常常遭遇“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矛盾,个别改革行为甚至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治理倾向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期化情结。

专家认为,这折射出一些人对改革方向认识不清,进而定力不足;当改革进入“深水区”,仅靠战术性措施难以收到应有效果。

中部省份一户国有钢铁企业在化解冗员中优先清退劳务用工,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现,劳务工基本从事苦脏累险岗位,每清退一个,内部职工顶上去两三个都不一定能替代得了。“不解决国企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顽症,而是堵住企业的市场化用工通道,这么做能解决问题吗?”他问。

一家能源央企驻东北分公司的总经理介绍,最近两年总部下发的管理规定,数量几乎相当于此前10年的总和。他形象地说:“如果说之前我们这些分公司只是被束缚住了手脚的话,现在连我们手指头、脚趾头都被捆住了,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我们干着急也没办法。”

专家认为,国企改革进行了30多年,如果仅在改善控制权的框框里打转,其边际效益可能呈递减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张文魁撰文表示,此轮国企改革能否深化,离不开人们对国企性质的明确界定,国企应成为市场主体,在完善规则前提下,让其自主发展。

事实证明,光靠外部管理是很难管好的,企业谋求市场盈利的内生动力才是关键。江西省国资委主任陈德勤说,从已经推进的国企改革中,江西省得出一个经验:凡是产权改革到位、内部治理机制健全的企业,国资委完全可以放手,企业反而发展的很好。

编辑:梁霄

关键词:国企 改革 企业 山东 江西 上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