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2016年中国楼市三大关键词:暴涨、调控和不确定
资料图:民众选购商品房。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暴涨
2016年2月2日,央行和银监会发布房贷松绑新政,超过150个城市出台“去库存”新政,包括降低首付、松绑住房公积金、减税、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等等,在首付贷等各类金融杠杆的共同作用下,拉开了房价暴涨的序幕。
彼时,刚过完春节陆续回城的购房者就掀起了一股抢房狂潮,在北上深,几乎每个人都在对赌“明天会更贵”,房东紧锁铁门隔空“跳价”、签约现场临时“尿遁”、交易中心网签系统多次挤瘫的闹剧频频上演。
3月下旬开始,眼看着楼市刺激政策没能将资金引向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率先井喷的一线城市不得已出台第一次调控之举。上海祭出“3·25新政”,从2015年就开始“翻番之旅”的深圳也打出了限购限贷的组合拳。
但和2010年的楼市调控效果大相径庭的是,虽然顶着“史上最严”的名头,楼市降温的观望情绪仅仅持续了两个多月。到了6月,央企、国企为主导的房企“国家队”大举囤地,伴随各地“地王”的横空出世,原本趋于平稳的形势上演了惊天大逆转,调控重锤之下,楼市疯狂的局面几近失控。
不光北上深“楼疯”卷土重来,遍地是“10w+”的楼价,当时尚未限购的二线城市南京、合肥、杭州等省城房价集体飙涨,多个楼盘开盘告罄,第一次调控非但没有起效,还使过热区域进一步扩大。
编辑:梁霄
关键词:调控 楼市 暴涨 城市 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