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无人区"生态解密人:用34年追寻50万棵树的生命

2017年01月04日 15:13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山,海南岛西南角,一座尖峰岭拔地而起,海拔1400余米。

树,巨型乔木、老茎生花、滴水叶尖……原始热带雨林“无人区”俨然“空中花园”。

山蚂蟥的吸盘附在他皮肤上,血流如注之后,留下积年的疤;在偌大的原始林区,为采集样品和数据,他和他的团队数不清有多少次迷路,多少次被暴雨浇头,多少次被毒虫叮咬……

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被评为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他是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李意德。

从李意德背着麻袋、踏着十几公里的土路钻进无人区那时起,到他的科研梦在尖峰岭扎下了根,他的34年,就和岭上50多万棵树缠绕在一起。

丛林对话”:给50多万棵树“扯了证”

尖峰岭无人区里,一条脚掌宽的小径迤逦密林深处,这就是李意德和他的团队被荆棘刺着、被虫子咬着辟出来的路。路两旁,几十米高的丛林杂生,竹叶青、蜈蚣、蚂蟥、毒蛛隐匿其间。

很多树上挂着一个标牌,上面写着树的种名、胸径和坐标。没人能想象,李意德和他的团队是怎么把一个900亩大的生态监测样地准确划分成1500个20米见方的网格,又是怎样给每一棵胸径1厘米以上的树木都挂上标牌。“一个标牌就是一棵树的身份证。”李意德说,他们已经给50多万棵树“扯了证”。

尖峰岭大样地中,这50多万棵树每五年要全部量一次。胸径、树高、冠幅、位置……一次测量,需要30人昼夜不停工作一年多时间,测量面积有92个足球场那么大!

在400多个A2纸大小的样框上,收齐样地里所有枯枝落叶后,烘干、称重,按枝条、树叶、花果分类,登记数据,然后用打粉机打成粉末,测定养分归还到土壤中的数据。

李意德说,山上近3000种植物,要弄清它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如何聚合在一起是最难的。怎么去指导培育人工林?哪个山上适合种什么树?哪个树种的配比多少?需要多少氮磷钾等养分?他们采集、分析一个个数据,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的规律。

海南尖峰岭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热带森林碳汇能力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团队的一个个研究成果,见证着尖峰岭生态站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生命脉络。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尖峰 生态 海南岛 原始 数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