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90后"乡扶贫干部王涛:身兼六职记录"愚公移山"
“欢迎围观我的采访对象”
“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曾经是王涛身上醒目的“标签”。成为志愿者,也是他切身触及贫困面貌的开端。
2012年,王涛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湖北恩施屯堡乡工作。下村走访时一起悲剧让他深受触动: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因贫困而离家出走,父亲自杀,只剩下跟她和爷爷两人相依为命。
“这件事让我彻夜难眠,”王涛说,“是不是可以留下来,为农村改变贫困面貌做点什么?”
三年服务期满,他考上家乡的公务员。但到了竹坪后,分配的工作让他忐忑起来:伴随精准扶贫宣传的全面展开,他接手宣传干事的工作,成为竹坪乡扶贫宣传的“主力”。
“我写的第一份汇报材料,因为有内容与实际不符,被领导用红笔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羞愧之下,王涛决定把写报道当成个“难题”来琢磨。 “一年来,从乡里的一把手书记到村支书,从产业能人到贫困户,都是我的报道对象。”他打开相机给记者看,里面几乎刻录着乡一级政府从上到下开展脱贫事业的立体面貌。
“欢迎‘围观’我的采访对象,”王涛愉快地招呼记者,“看看竹坪人是怎么扶贫的。”
在青翠的茶园里,竹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富山对记者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乡里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而扶贫的工作重点,在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两方面。”
张富山说,乡里请“能人”投资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产业带动扶贫初见成效,“搬迁安置”的首批贫困户已搬入安置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补贴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乡卫生院建档立卡主动对口帮扶。
这些情况在王涛笔下有更细致生动的呈现。他曾在稿件中写到:“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人必须是‘发展经济的能手、群众致富的帮手、处理问题的高手’,安河口村书记王国宝就是符合‘三手’原则的一名带头人。”
王涛告诉记者,这位书记今年曾因劳累在工作岗位上昏倒,打了吊瓶后觉得自己没事,说工作还没做完,又回来继续干活。
记者见到王国宝时,他正在为年底要实现的整村出列、整户脱贫目标而奔忙。被问到“昏倒”的事,他不好意思地摆手。听见记者提到贫困户的情况,他马上切换到“健谈”模式:“安河口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28户702人,贫困发生率37.7%,是湖北省重点贫困村,也是竹坪乡5个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贫困村之一。”他说,“我们村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0余元。对完成今年的任务还是有信心的。”
走进王涛报道里常出现的竹坪乡中心小学,记者看到校内墙壁上展示着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资助对象、资助政策、资助程序等内容;还张贴着资助学生的花名册。
路上,王涛用手机熟练地打开竹山县官方媒体“今日竹山网” 。“我在这里发表了100多篇关于竹坪扶贫动态的报道,还有30多篇发在省市级媒体上。”他还自学了电视摄像,亲手拍摄、剪辑的50余条新闻片曾被竹山电视台采纳播出。如今,竹坪乡的宣传报道享有“全县最好”的口碑。
“听说县里有三个单位因为这个想借调你?”记者问王涛。
“不能说是因为我写得好。” 他有点羞赧地挠头,“我写稿子算比较勤吧。但就算写得多,得有实实在在的事儿才行啊。”
编辑:梁霄
关键词:愚公移山 扶贫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