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内蒙古铁路员工治沙7年清沙150多吨行7万公里
人手多了,清除线路积沙的速度明显加快。为减少沙子刮进嘴,大伙清沙时交流主要靠眼神和手势,装沙、背袋、掩埋工作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很快,棉衣脱了,棉手套也摘了——不仅是因为热,更主要的是影响清沙的速度,凛冽的寒风很快就把带汗的棉衣冻成了“盔甲”。
两小时后,线路积沙被全部清理,线路恢复通车,直到一列满载煤炭的货车顺利通过后,费梦星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这时候大家脱下的棉袄已经冻得硬梆梆,根本穿不上身了,费梦星和工友们只能披“盔甲”继续巡线。“不想冻僵就得多活动!”费梦星打趣说。
铁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蒙古族牧民,临策铁路招收清沙工时他第一个报了名,在K360治沙点一干就是5年。“清沙可以挣工资,更可以让这个铁路正常通车,这样我家的牛羊肉才能卖个好价钱。我们现在吃的用的和城里人差不多,全靠这条铁路。”铁托说。费梦星也告诉记者,临策铁路开通后,他经常被邀请到牧民家里做客,“这么多年来,我们和沿线牧民像一家人一样,这条铁路就是纽带”。
除了清理积沙,费梦星和工友们常干的工作就是逐米维修或更换线路两侧的黑色网格。清沙工们戏称自己的工作是“给两条钢轨穿丝袜”。
顺着铁道线向远处望去,钢轨两侧宽约30米的黑色网格随着铁路一直伸向天边。“我们每年更新或修补的网格至少要5000平方米。除了隧道,所有路段两侧都必须被网格覆盖着,这对于阻挡风沙十分有用。”费梦星说,可惜他们这里没有水,要不可以种梭梭草和红柳,“生物治沙才是根本”。
为了让回不了家的职工与家人团聚,今年春节,部分职工家属将会被邀请到临策铁路现场一起过年。“今年是我老婆第一次来,我把宿舍彻底打扫了一遍,窗台上还摆了一盆花,这可是我从家中带来的。”费梦星说,刚结婚半年的妻子杜慧能够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有她来陪我过年,我更能在这儿踏踏实实治沙了。你看我把旧床单改成窗帘,过两天她就要来了,我还得好好想想怎么布置。”费梦星笑着说。(何珊 付爱民 记者 周伟)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内蒙古 铁路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