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百万级政府订单转眼就没 花炮之乡浏阳的洗牌变局

2017年01月19日 09:14 | 作者:刘汨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前路

老徐还是愿意相信这门千年传统手艺的生命力所在,“人嘛,就是这样,出生时一挂鞭炮,走的时候还是一挂鞭炮。”

一月初的夜晚,浏阳城东那片滩头地的燃放场上,一簇簇烟花在天际炸响。观看平台上,几张外国面孔正拿着手机,进行着摄录。

之前几次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现,已让浏阳烟花在国际上有了不小的名头。不少国外的烟火燃放公司都在浏阳设有办事处,寻找合适的烟花品种采购。

小彭在几年前也离开了烟花生产的一线,转做起大型烟火燃放。最近一次是在迪拜,他被招工过去,经过和其他工人一个月的努力,组装好600多个分机盒、3000多根点火线。燃放当日,随着总开关被按下,经过28000次点火,一场耗时8分钟、价值2.1亿元的烟花在迪拜上空绽放。

让小彭有些不平衡的,是自己“打工者”的身份,迪拜所燃放的烟火由浏阳的厂家生产,组装也是自己这样的浏阳技术人员完成,但项目却为一家美国公司所有。“要是能多点扶持、多些名气,我们自己把这个项目承包下来多好。”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6年,浏阳花炮出口总额27.6亿元,出口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60%。浏阳当地政府也计划进一步加大对花炮出口的扶持力度,将统一组织花炮企业赴国外参展。

相比国际市场潜藏的更大机遇,花炮的国内市场却仍不明朗。1月14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进一步扩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范围。这一消息也在浏阳花炮厂商间疯传,引起了不小的“怨言”。让他们庆幸的是,几天后,这份紧急通知便被收回。

最近几年,老徐给自己厂子定下的基调是“求稳”,不求有多大的发展,但在品质和安全上也绝不能出什么差池。他盘算着至多一两年内,国内花炮企业不断关停,当“洗牌”逐渐完成时,竞争对手减少,也许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有人给花炮戴上了“夕阳产业”的名号,这说法让老徐心里矛盾。春节的时候,老徐仍然会从厂子里留几箱最好的烟花给自家燃放,他还是愿意相信这门千年传统手艺的生命力所在,“人嘛,就是这样,出生时一挂鞭炮,走的时候还是一挂鞭炮。”(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 刘汨)

编辑:梁霄

关键词:政府 订单 转眼 花炮 浏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