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公鸡下蛋”扰民广告遭吐槽 成都地铁停播并道歉

2017年01月19日 14:03 | 作者:杜玉全 辜波 | 来源:成都商报
分享到: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对消费者眼球的争夺渐趋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商家在招牌和广告上挖空了心思。这种打破公序良俗的商业营销,为了实现“钱袋子满当当”,宁可“脑袋空荡荡”。

从社会心理学上讲,失范行为是相互传递的,这不光是相互模仿,还有心理补偿的问题。当别人都不遵守、维护规范,不为规范提供支付性要素,而我遵守、维护规范,就意味着我要支付更多的规范成本,从而导致了“吃亏了”、“不划算”等相对剥夺感的产生。你推我挡,法不责众的最后,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广告便成为浩荡之势。

在一些商家看来,招牌和广告理应“我的地盘我做主”。可是,户外广告并非私人空间,特别是地铁这种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因此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社会规范。那种指望用噱头和看点赢得消费者的做法,说到底是想“走捷径”。口碑和声誉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制造口水和话题则立竿见影。在一个急于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一些商家为了炒作可以将底线抛在一边。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消费不仅是一个满足衣食住行用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伴随着各种情感因素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广告不仅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要触动他们的心灵和情感。那种生硬、粗暴地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的低俗广告,难以说服消费者,难以得到他们的情感认同。

谁来管管不良广告?新《广告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监督管理工作。

虽有相关制度规定,但靠低俗搏出位的广告却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是违法成本过低,违法收益过大。如北京国贸曾惊现一批模特身穿三点式比基尼游走街头,这些人的臀部印有商家信息二维码,借助互联网,该活动及其背后的商家一下子广为人知,这是正规广告花费几千万元都未必能达到的效果,商家可能觉得就算罚上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也“花得值”。

低俗广告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杀鸡取卵,即使能够在短时间内有“钱途”,也缺乏“前途”。广告的符号价值再重要,也不能脱离商品质量这一根本。当新鲜感、猎奇心理散去,这样的低俗广告就会遭遇消费者的“差评”和“用脚投票”。在一个速成的时代里,低俗广告来得也快,去得也快。(据中国青年报)

市民声音

●地铁上的广告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地铁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品位,谁也不想游客到成都乘坐了地铁之后只记住了“张柱金”和“顶呱呱”。

●本人工作也跟媒体传播有一定关系,从不否定“吸引眼球”是广告的本质,但一定要有底线,作为公共场合的广告,让每天几十万的乘客被动接受(无法屏蔽,转台)的广告内容是否应该有一定的规范约束?

●提议多投放一些正能量的公益片、宣传片(城市、农村、大好河山)、纪录片、新闻。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公鸡 扰民 广告 吐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