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工业化等情况存在 耕地红线必须"量""质"同保

2017年02月06日 09:01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保护耕地:

地方不吃亏农民得实惠

据国土资源部对各省份耕地后备资源和占补平衡的评估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整体可以做到占补平衡,绝大多数省份可以在省域内做到占补平衡。但个别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省份,完全在省域内落实占补平衡确实存在困难。对此,《意见》提出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制度。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如难以满足占补平衡,可向国务院申请国家统筹。经批准并缴纳跨省补充耕地资金后,可在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省份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探索资源匮乏省份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是实事求是解决资源匮乏省份落实补充耕地实际困难的应对之策,不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松绑,也不是放松管理要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说,在实施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过程中,要严格限定统筹范围,严控统筹规模。同时要发挥利益杠杆调节作用。通过收缴国家统筹补充耕地费用,在承担补充耕地任务的省份集中投入资金,统筹用于补充耕地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据介绍,今后有关部门将整合相关资金建立耕地保护奖补机制,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实行奖补。同时,规范市县间跨地区补充耕地的利益调节,真正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集体和农民“得实惠”。

耕地保护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专家认为,实行跨地区补充耕地利益调节,加强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对建设用地紧张的大城市而言,是用资金换土地的好办法;对用地相对充裕的贫困地区来说,可以让土地产生更大效益,换取急需的发展资金。目前,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省份已探索试行该机制,产生了2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编辑:梁霄

关键词:工业化 耕地 红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