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工业化等情况存在 耕地红线必须"量""质"同保

2017年02月06日 09:01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严保严管:

构建耕地保护责任制

耕地保护关系国计民生,必须激励、约束并举。专家认为,既要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严管严控、节约优先,也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提升耕地质量,注重长远。

首先要通过行政的办法,强化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严保严管,层层落实。如何严保严管?《意见》提出“两个绝不能”,即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这就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检查考核,把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强化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去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组织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目前,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初步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已全部落实到地块。

同时,对耕地的建设性保护也迫在眉睫。“建设性保护指通过工程措施改善耕地质量。”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介绍,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弥补了耕地产能损失。仅高标准农田建设一项,“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资金590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补充耕地2700多万亩,整治后的耕地粮食产能普遍提高10%至20%。“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

建设性保护耕地,既要少占,也要补足。“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也要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将通过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改造中低产田、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等措施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明确禁止开垦的区域,推进耕地休养生息。(乔金亮)


编辑:梁霄

关键词:工业化 耕地 红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