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票补”重归 “服务费”新来 中国电影市场:恁弄啥哩

2017年02月07日 09:32 | 作者:肖扬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票补是把双刃剑

今年春节档期间,不少票务平台推出了14.9元看电影、18.8元观影套餐,甚至8.8元、6.6元的超低价促销。

所谓“票补”,是指片方或电商平台让利给电影院低价票的差价补贴,以低价吸引观众。中国电影票房2016年未如预期火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票补减少,票价恢复了原价。

有媒体披露,今年春节,有票务平台分别与影院约定细致的“票补政策”,只有预售、排片等情况达标,才能优先享受片方的“票补”,片方利用这一方法在影片上映之前提前锁定大量排片,为票房冲高提供很大助力。今年春节档最卖座的《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和《乘风破浪》的四部电影仅在大年初一砸下的票补就有3亿。华谊兄弟CEO王中磊认为,相较于2016年春节档在线发行的票补可能占全年预算的1/6至1/7,2017年所有线上的发行商,可能会把全年预算的1/3都用在春节档市场补贴上。也就是说,在今年春节档,出品方们已经赌上了全年票补预算的大半,而这些票补在春节档票房总产出中也占到了约1/3。

票补无疑可以刺激预售,增加影院排片,但也会出现影院为了骗票补而开出虚假场次的情况。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此前曾讲述过影院是如何从票补里两头获利的——“很多影院会在第一时间把这些票补刷到自己的口袋里。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上线几分钟,一下卖了十万张。这些票大部分都是影院自己给自己刷走的。影院刷走之后,一方面从片方那还是按35块钱的票价结算;另一方面它又转嫁到片方发行这块的成本里面,(从片方那里)吃掉了这部分票补,赚了两部分钱。”也正因如此,才会在个别城市出现午夜包场、幽灵场(显示满座,但并无观众观看)等情况,这也让所谓观影人次的参考价值在本质上打了折扣。

推高票房并未让股票大涨

春节档对观众来说只是进影院图个乐,可是对片方来说,却是资本的运作。票房高,自然会让这些上市公司们有利可图。《西游伏妖篇》的出品方有21家;而成龙的《功夫瑜伽》也有19家投资和发行方。今年春节档的五部影片背后共有几十家公司参与。但整体来看,今年春节档呈现出了用力过猛的情况,最后分到各公司的收入却不一定乐观。

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电影每股跌去0.49元。若按照去年三季报显示的总股本18.67亿股算,短短一个交易日中国电影的市值竟跌去9.15亿元,超过了《功夫瑜伽》在春节档的票房总收入。除中国电影外,在电影《西游伏妖篇》的出品方中还出现新文化、华谊兄弟和幸福蓝海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而上述三家上市公司也走出了和中国电影颇为类似的行情。同样在高开后大幅下挫,新文化全天跌4.24%,A股市值蒸发4.25亿元;华谊兄弟则全天跌1.05%,市值缩水3.06亿元;幸福蓝海跌幅为1.73%,市值跌去1.52亿元。在电影《功夫瑜伽》的相关概念股中除了中国电影、华谊兄弟外,还有华策影视、文投控股和上海电影(同时也是《乘风破浪》的发行人)三家上市公司。不过遗憾的是,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里,三家公司也均未能实现开门红,跌幅分别为0.75%、0.21%和1.62%。院线龙头——万达院线上周五开盘首日,全天跌幅达1.45%。

利用票补推高票房,股票表现尚且如此,可以想象,若票房不好股票的K线图更不会好看,也难怪片方们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推动票房了。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票补 服务费 电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