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钱谷融:“认识你自己”

2017年02月15日 10:23 | 作者:舒心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喜欢看书而不喜欢写文章,尚可以理解。但在钱谷融身上,这种不喜欢写文章,甚至怕写文章的心理,却成为他牢不可破的习惯。

钱谷融戏称,自己“对这个习惯的忠诚,可以说是数十年如一日”。而后来引起巨大反响的《论“文学是人学”》却让这个习惯被外力冲破了。

1957年,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学术讨论会,许多兄弟院校都推派了代表参加。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向教师们发出号召,要求提交论文。

就在这年2月,《论“文学是人学”》问世。如果没有当时“双百方针”的精神鼓舞,如果没有当时那种活泼的学术空气,钱谷融是不一定会写的。

在那次讨论会上,许多与会者都对《论“文学是人学”》提出了批评意见。钱谷融有些懊丧。

不久,《文艺月报》(《上海文学》的前身)的一位编辑听说了这篇文章,看过之后决定发表。发表的同一天,《文汇报》在《学术动态》栏里以《一篇见解新鲜的文学论文》为题刊发了消息。

学校同事看到了这则消息,有的为钱谷融高兴,有的认为这是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号召大家起来批判。实际上,这一天的《文艺月报》还没有送到读者手中,《文汇报》的消息背景,难免会引起人们猜测。

钱谷融对此一无所知,只能“姑妄听之”。他想,真理总是愈辩愈明,所以也不急于更正《文汇报》报道中不符自己原意的地方(说他“否定了文学反映现实的理论”),认为可以留到以后的答辩文章中再加以说明。

没想到的是,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钱谷融的意料,“反右”扩大化愈演愈烈,对于他的批判也逐渐从学术转向政治。

钱谷融之所以没被划成“右派”,据说是因为周扬讲了话,他说可以作为学术问题讨论。这在后来(周扬被批判)自然也成为钱谷融的罪证之一。

那段岁月,钱谷融上完课一走出教室,助教就马上过来给学生“消毒”。“我的心情很压抑。但我也看得开了。批判完了,我就一辆三轮车,一家四口吃馆子去。学生们私下里还是对我很好的。”

钱谷融说,自己比较善良,从来没有坏心,很少疾言厉色。可有些学生把他当作敌人来对待,全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我很软弱,容易掉眼泪,受了冤枉很难受。但后来也渐渐释然了。”

钱谷融对批判过自己的人和事,都采取了宽容态度。他说,宽容是自己人生的一种基本态度。“我是教师,最爱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成长成才。我总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教给学生,对学生一片赤诚,和蔼亲切。”

因一篇论文而招致的批判,使钱谷融几十年间一直遭遇不公,但是,他自1957年提出“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却从未改变过。

“我说文学是人学,主要是说文学是写人的,是表现人影响人的,是对人的判断,讲人道主义。我从来没认为自己错。我心怀坦荡。”钱谷融说。

钱谷融认为,治学的道理和做人是一致的,首先必须真诚。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或以治学为业的人来说,他的为人可能主要就是从他的治学态度上体现出来的。没有对于治学的真诚态度,一个人的学问是不会达到深湛境界的。同时,对于治学的真诚,也意味着不能将其视为手段,当作谋取世俗名誉的途径。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钱谷融 京剧 文艺理论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