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钱谷融:“认识你自己”

2017年02月15日 10:23 | 作者:舒心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在长期挨批的情形之下,钱谷融写就了《〈雷雨〉人物谈》。他说,《雷雨》抓住了他的心,使他产生了很大共鸣,他情不自禁地要深入下去,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为什么要写《〈雷雨〉人物谈》?

钱谷融本来没想写。1959年,上海演出《雷雨》,他在市里开完会,回家时看到电视里转播《雷雨》的演出实况。“我想肯定会有人批评,等了几天没人批评。我沉不住气了,就自己动笔了。”不过,他没有批评这次演出,只是谈了自己读《雷雨》的感觉。

“我就是凭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话。感觉是真实的,任何理论离开感觉都不行。从感觉出发,提升到理论高度。真正的批评家总应该说自己的真实感情,不会因为私人感情不讲真话。你可以不讲,要讲总要讲真话。”钱谷融写评论,从来是将心比心。他从未离开自己真正的兴趣而违心地赞扬他不喜欢的东西。

写评论如此,读书、选书更是如此。钱谷融看得比较多的是英文原版书,现在经常看的则是《世说新语》。无论中外文学,他都喜欢古典。

钱谷融不喜欢现代文学,“文学要自然地感动别人,要靠艺术打动人心,而不是靠口号标语。”他表示,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知识的掌握;二是能力的培养。比较起来,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难度也要大一些。一些作品的分析文章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作品缺乏一个感受、浸染的过程,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完全等同于对一般社会历史现象作抽象的思想分析。

作为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对自己的为人与为文看得很轻很淡:“我无能、懒惰,得过且过,从来不刻意追求什么。平日与朋友相处,总是亲切随和,我认为做人必须正直、诚恳,治学必须严谨、踏实。我自知并无多大学问,只是老老实实地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决不故弄玄虚,而且力求说自己有真切感受和体会的话,不随声附和。”

即便是小事,钱谷融也不迁就,何况其他。在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的印象中,钱先生的眼睛很厉害,在他面前不可能伪装。“先生是很散淡的人,但是又极有原则。先生的为人是学不来的,所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钱谷融 京剧 文艺理论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