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季度新增信贷难现显著增长

2017年02月15日 15:48 | 作者:王辉 |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非标融资大增

1月金融数据显示,反映广义金融体系对经济资金支持力度的新增社会融资总规模创历史新高。从分项数据看,在1月表内信贷收缩的同时,表外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合计同比多增8389亿元。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非标融资数据的表现出人意料。在经历了2013年、2014年的调控之后,非标融资一度一蹶不振。今年1月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未贴现票据均处于历史高位,这并非季节性因素所致,可能部分与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有关。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认为,债市调整后,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叠加监管层收紧房企与过剩产能行业企业发债,于是大量企业转向非标融资。

中金公司指出,非标融资规模的大增显示银行在负债成本上升的环境中,转向配置收益率更高的资产来覆盖成本,也与限制房地产和城投平台发债有关。

融资成本上升受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1月信贷投放规模整体低于市场预期,但在近年来广义金融融资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增信贷指标的参考意义已明显下降,投资者应当更多关注新增社会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指标的变化。

多位固定收益投资人士表示,1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资金总量仍较宽松。在金融体系内部资金利率持续上行的背景,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提价的诉求持续升温。

上海某券商资管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表示,虽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会综合考虑存款效应、客户关系、地方政府影响等因素,但目前许多质地尚可的债券资产、非标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许多面向大企业的优质贷款。综合考虑1月非金融企业对贷款的高需求,商业银行完全有动力提升贷款利率。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的货币调控思路主要在于通过推高货币市场利率来实现金融去杠杆,进而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市场的有效性决定了包括贷款在内的全社会融资利率势必上行,尤其在1月份高收益非标资产卷土重来的背景下,其他主流融资利率的“比价式”上升冲动可能会很快显现。记者 王辉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一季度 信贷 增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