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老年食堂十年从未涨价 这根接力棒该传给谁
十年前,烧菜师傅留不住
他们决定撸起袖子自己干
“好邻舍”义工团队目前一共15人,其中两人专门负责免费维修小家电。剩下的13个人中,除去负责买菜的付志洪,其他12个人,分成6组,每天2人“上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休息。付志洪每天订菜单、买菜,风雨无阻,“遇上下雨、下雪,我倒要去得更勤快,因为在老年食堂吃饭的人更多了。”
每天上岗的2个人没有闲暇时。早上8点就忙碌开了,洗菜、切菜、烧菜、打饭,偶有送餐,最后搞好卫生,中午12点多才算下班。
“我们不拿工资的,就想着每天有那么多张嘴在等着,所以一直坚持在做。”团队里年龄最大的、77岁的赵茂森说。
时间回到2007年8月,南苑社区决定办老年食堂,专门服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于是,热心肠付志洪牵头,成立了“好邻舍”义工团队,当时就这6个人,社区请了两名烧菜师傅,但没坚持3个月就走了,因为嫌400元的月工资太少了。
20多个来吃饭的老年人怎么办?“算了,我们自己干!”付志洪想了想决定。
收费5元还能送外卖
每年还有赢余上交社区
接手后,付志洪经常在想,怎么才能把老年食堂办得长久?隔壁社区也有老年食堂,但一年亏损了3万元。他决定采用预约制。
每天,食堂供应4个菜,两荤两素。老人可以自由选择,一荤一素,米饭管够,5元钱一份。每天中午,付志洪会将第2天的菜单列出来,记录老人第二天的需求,钱也提前收,“这样,我买菜的时候就尽量不浪费。”付志洪说。
食堂也提供送餐服务。90岁以上、儿女不在身边、独居、身体有残疾的,他们也会提供送餐,“这个要控制,毕竟人手有限”。好在老人们更愿意自己来食堂,活动活动,顺道和邻居们一起聊聊天。
就这样,社区包了场地和水电,其他开支都由餐费里支出。食堂每个月还能盈利100多元。半年结一次,全部交给社区。
编辑:梁霄
关键词:食堂 接力棒 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