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80后女科学家被称“北斗女神”:另类科普迷倒中学生

2017年02月27日 10:24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不被外部标准束缚 “女神”自己走下神坛

不少人在不经意间“火”了之后都会异常烦恼。不过,徐颖却好像非常淡然,“红不红对自己影响并不大,还是继续做以前的科研工作。”徐颖说,“你又不是人民币,不会所有人都喜欢你,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吗?”

大概是作为80后从小就被质疑惯了,徐颖似乎处处都能表现出一种荣辱不惊的气质。当人们在讨论“女神”在“神坛”上的滋味时,她似乎压根儿就没把自己摆在神坛上。

可能也是因为不会轻易被成绩冲昏头脑,徐颖从来都保持着对自己的理性判断。

不过,她的这种善于保持理性判断的特点似乎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来了。

徐颖从小就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推理小说。但是,她一直是理科成绩比文科更优异。“‘感兴趣’的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因为适合做什么更加依赖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徐颖说。

徐颖从那个时候起就清楚自己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她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会很享受解决问题后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这其实跟理科学习是非常相似的,”徐颖说,理科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寻找那个唯一的解的过程,“结果唯一,所以就是可以运用逻辑来进行推理的。”而文科往往完全不同,“一个小说往往能够有多个合理的结局。”

正是对自己有了这样理性的判断,徐颖的选择才能那么“顺理成章”,她选择科研作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把看书当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小时候,当你的世界还很小,父母给你的东西就是全部,但是当我们长大些了,父母给不了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靠书本来认识这个世界,慢慢会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徐颖说。

也许有人会羡慕这分淡定和从容,徐颖表示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是不能过多地被外部的标准所束缚。”徐颖说,比如,徐颖并不盲目崇拜名校,她自己也不是“一路名校”走过来的。“名校成功的概率可能会比非名校更高”,徐颖说,但是,这个概率跟某一个具体的个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你成功了,这个概率就变成了100%,没有成功就是0。

在徐颖看来,是否毕业于名校完全是一个外部的标准,仅仅能够代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并不能代替人生的全部精彩。如果完全被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束缚,人自然就无法从容淡定。正如徐颖所说: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选择你自己认定的道路,并且坚持走下去。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女科学家 科普 中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