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医改患者费用负担未增加 住院例均费用平均涨2.53%
此次医改将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调整后北京医疗整体收费水平将与全国基本相当。对于看病拿药以及检查类项目较多的患者,费用将会下降,而与医生劳务相关的项目费用就会增加。短期内,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而长期来看,将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终让患者受益。
调整方案中的“项目内涵”有什么作用?
神秘的医疗服务变通俗透明。
解读:为促进“服务透明”,本次改革首次对每一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增加了“项目内涵”,即对每一项的操作过程和提供的技术服务进行了清晰、详细的描述,使专业、神秘的医疗服务变得通俗、透明,方便患者了解自己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应该包含的流程和内容,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规范操作、提升服务的监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升服务。
例如特级护理项目,规范后“项目内涵”明确了适用于特级护理的对象,是病情危重、重症监护、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同时还明确了护理内容,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措施,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床旁交接班,完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书写特护记录。此外,还明确了特级护理含术前备皮,这样术前备皮就不能在项目外另行收费了。
价格改革后,市民费用负担有什么变化?
门诊费下降,住院费略涨。
解读:根据静态测算,通过“一升两降”的结构调整,全市医疗费用总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总体费用负担没有增加。但就患者个体而言,会有不同影响。
比如,对于一次诊疗过程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较多涉及CT、核磁检查的患者,其就医费用一般会有所下降;若诊疗过程中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则患者诊疗费用会有一定增加。根据卫生部门的测算,门诊患者医疗费用总体有所下降,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略有上涨。通过卫生部门对405个病种的静态测算显示,改革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平均涨幅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通过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费用变化方面,门诊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炎、胃炎等),改革后门诊次均医疗费用从602.44元下降到560.30元,降低42.14元,平均降幅7%,高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降幅;住院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如老年性白内障、心绞痛、脑梗死、类风湿等),改革后住院例均医疗费用由24296.24元上涨到24432.98元,例均上涨136.74元,增幅0.56%,低于住院患者例均费用涨幅。
编辑:梁霄
关键词:医改 患者 住院 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