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勿让造假者跨过自主招生门槛
进入3月,全国各高校陆续发布自主招生简章。在刊发论文的“大军”里,近期却突然出现了一批“新兵”——高三考生。北青报记者发现,90所自招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代笔。(3月?26日,北京青年报)
自主招生不仅看论文,一些学校还看作文比赛、看学生发表作品。有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规定,高中阶段需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等竞赛二等奖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
自主招生是一件好事,是作为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本来是为了选拔具有特长和创新的优秀学生而设置的,是为了录取在某方面突出而总成绩欠缺的学生,给“偏才怪才”的学生提供读大学的机会。可是,在实行过程中却越来越变味。不少家长把这项政策当成了唐憎肉,为了孩子,不惜花重金买假论文??、雇枪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让人捉笔写作文参加竞赛等等。企图利用作假手段,获取自主招生的敲门砖。
而高中学校本来是自主考生的第一道关口,应该向自主招生学校推荐那些真正有特长或者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剔除那些没有特长或创新能力的学生。但是,有些高中学校,却出于某些原因,鼓励怂恿学生造假。在前一阶段,就有同事要求我为他的孩子写参赛作文。我问这样做行吗?同事说,是孩子的老师要求这样做的。自助考生的第一道关口已经不起作用。
自主招生中的弄虚作假做法,危害是很大的,篡改了自主招生的初衷,把一些没有特长或创新能力的学生装扮成了有特长或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挤掉了那些正真的“偏才怪才”,自主招生的学校招到的是假货赝品,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让自主招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对考生很不公平。用假论文、假作品的方式获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这对那些家庭富裕、信息灵通的家庭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对那些家庭贫困、信息闭塞的乡村孩子却不容易办到。这种做法,不是考察的学生,而是变成了考察家长了。家长的能力大,就能拿到敲门砖。这是极不公平的。
要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保证自主招生的学校确实招到有特长学生或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加强自主招生的制度建设,严把自主招生的关口。自主招生不仅仅只靠学生的论文、学生的作品,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察,如对论文进行答辩等。参加自主招生高校人员,要做到铁面无私、工作细致,认真考察。同时,还要对弄虚作假的考生进行严肃处理,如对作假的考生,不仅自主招生学校不予录取,其他高校当年也不予录取。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的高中学校,也应该列入自主招生的黑名单,彻底消除一些学校、家长的侥幸心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自主 招生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