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开启抢救模式 大理迎来史上最严洱海治理令

2017年04月06日 11:1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环湖造城、环湖布局应该终止了

目前,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已经开始施工,环洱海东岸、北岸、西岸的污水管正在铺设中,挖色、双廊、上关、湾桥、喜洲、古城等地也将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到双廊的旅游车辆都不能开进镇,只能停在镇外的停车场。

事实上,早在2009年海东开发之时,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云南省政协常委段昌群,西南林业大学教授杨宇明,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侯明明等专家就呼吁,“海东生态环境脆弱,应重新评价海东新区开发建设”,认为“目前对洱海的地质成因、水质水体、生态服务功能认识不足。要在处于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洱海周边建设中心城市,必须做战略规划环评,解决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问题”。

大理州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毫不讳言地指出,目前,“洱海保护治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洱海流域生产经营现状已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清水入湖水量严重不足,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不完善”。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是洱海污染当前和将来面临的难题。”段昌群说,目前,要全面弄清已开展和正在开展的工程,在环湖截污、点源控制、内源清理、生态修复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和效应。

“治理要从过去宏观、模糊化向数字化、精准化、可控化发展。”通过近10年持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以及对滇池等高原湖泊研究的工作积累,段昌群认识到,“洱海面临的治理困难也是云南高原湖泊治理的共同困难。”

段昌群说,环境问题在治理初期各部门都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社会资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当重要的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就开始搞经济建设,如此便“旧账未除、新账又添”,使得曾经出现过的环境问题又再次显现。虽然全社会都认为治理环境很重要,但治理过程中仅仅是守住底线,只要问题不爆发出来,就不会引起关注。当问题爆发时,却不从根源上机制上去寻找长久之策,而仅仅是救火式的治理。

“目前,环境问题治理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不是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问题。”他说,过去容易解决的都解决了,而现在面临的是开发布局、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

这类问题常常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跨届”转移,即上一届政府没有出现的问题在这一届政府出现了;另一种“跨界”转移,一个是从过去的行政区域转移到另一个行政区域,一个是土壤大气中出现的问题转移到水环境中。

为此,段昌群建议“重新定位洱海水环境治理的目标”,借湖观景、离湖建设绿色城市、低水城市、低碳经济应成为未来洱海流域发展的定位。“跳出湖泊解决湖泊问题,降低城市、城镇及其产业发展对湖泊生态系统的污染负荷,环湖造城、环湖布局应该终止了。”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大理在启动洱海保护抢救模式“七大行动”的同时,已开始控制海东开发建设规模,海东规划面积从140平方公里调减到53.89平方公里,到2025年的人口规模从25万人调减到15万人。(记者 张文凌)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抢救模式 大理 洱海治理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