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年探索大学生传承“非遗”

2017年04月10日 17:40 | 作者: 王磊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如何才能成为花鼓艺术的“传承人”

“我一直以为,花鼓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接触’的东西,直到迎新晚会上看到了《中都鼓韵》,感觉超级震撼,内心被彻底征服了。”刚一入校,管理学院的李曼就下定了决心追随这门传统艺术。不过,作为一名没有专业艺术功底的普通大学生,要想成为花鼓艺术的“演绎者”,艺术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决不亚于当年备战高考。

校花鼓队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具备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经过培训、筛选,最后才能正式入选,然后从“C队”逐级晋升到“A队”,最终成为“当家花旦”。

“舞蹈过程中必须确保准确地击中巴掌大的鼓面,很多老艺人练了一辈子,而我们是刚刚起步。”如今已是花鼓队队长的李曼回忆道,“几乎每个队员的手指都被扣环磨破过,可是这些女孩子没有一个叫苦的,大家拼命苦练,生怕被淘汰,失去登台的机会。”

花鼓艺术团的舞蹈编导老师张聪是山东人,一开始,手风琴专业毕业的她对于花鼓完全是个“外行”。为了指导学生,她“吃苦在前”,如今已是凤阳花鼓的非遗传承人。

“孩子们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下课就赶来训练,中午累了就在地板上靠一会儿,每到暑假,她们都主动请缨,询问集训的时间。”据张聪介绍,每个团员都打坏过好几个鼓,现在修鼓已经成为他们的必备技能。在她看来,只有对花鼓有着痴迷般的感情,才有资格成为艺术的“传承人”。

2016年6月,安徽科技学院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名单。校方为花鼓艺术团提供了多功能剧场、排练厅、道具室、档案室等作为花鼓传习场所。在基地的一间陈列室里,花鼓队历任队长的大幅舞蹈艺术照在洁白的墙面上一字排开,几乎每一位新入队的同学推开陈列室的大门时,都会叹服于这些青春与传统完美结合的艺术剪影。

“许多队员进入花鼓艺术团后确立了这样的信念,花鼓不仅是文化 ,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它传承下去。”张聪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 大学生 传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