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安徽科技学院十二年探索大学生传承“非遗”

2017年04月10日 17:40 | 作者: 王磊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校级层面为何不再组织“综艺晚会”

文化传承的背后是思想的引领,这是安徽科技学院团学工作的出发点。自2013年起,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校级层面不再组织“通俗意义上”的综艺性晚会,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入学教育的主题演出——“中都鼓韵”以及“五四表彰典礼”。

“对于现在青年文化泛娱乐化倾向,我们十分担忧,大学的晚会不是一味让学生娱乐的,不能以搞笑、搞怪作为主题,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不能只考虑如何迎合学生,更要考虑如何引导教育他们。”在施培智看来,花鼓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只有通过花鼓讲历史文化,用先进思想进行引领,才能引导激励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为了丰富作品的精神内涵,我们除了研读大量明代史料,理清历史脉络外,还专程前往小岗村,走访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走访在岗位上献身的小岗村村支书沈浩居住、工作的地方。”施培智说,“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形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构筑源自传统、解释当代、面向未来系列精神,构建阐释中国精神的话语体系。”

为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先后成立花鼓文化传习基地、明文化研究中心、大学生花鼓艺术团等多个学生团体。2015年11月,《中都鼓韵》获评团中央全国国学教育百强项目称号。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该校还成立了创新型团组织“大学生花鼓艺术团团支部”,旨在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在服务青年的同时,起到引领青年的作用。

据了解,凤阳县政府将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联合举办传承人培训班、传习工作研讨会、展演等活动。前者在资金、师资、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待到凤阳大剧院、中都遗址公园建成后,双方将谋划“天天一台花鼓戏”、“大明王朝”等实景演出,使“中都鼓韵”等展演常态化,提升凤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记者 王磊)

编辑:梁霄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 大学生 传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