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世界读书日,你现在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邱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数字化阅读已经很发达的今天,关于“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的争论一直存在。而“共享图书”模式的出现,似乎为纸质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
从8000册藏书到几个硬盘的电子读物
当年在宿舍藏书数千册的“学霸”,如今也喜欢用电子阅读器看书。
2013年,陈天翔还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因为在宿舍藏书约8000册并供同学借阅而走红,被称为“馆长”“学霸”。
陈天翔毕业后从事文史相关工作,依旧保持着买书读书的习惯,每周都会在线上、线下买书,遇到“眼前一亮”的古籍、老杂志也会买来收藏。目前,家中藏书有两万多册。
不同的是,在空间狭窄、不方便阅读纸质书比如挤地铁等情况下,或者进行碎片化阅读、读一些网络热门小说的时候,陈天翔更习惯于看电子书。
“电子书便于携带,有的具备搜索和标注功能,方便查找。”他对中新网记者说,一些纸质书难以买到,在网上能找到电子版本。另外,电子书让信息的获取更加廉价。
现在,陈天翔存有几个硬盘的电子书资源,分类整理并设置了检索网站和数据库。
电子阅读普及率达90%
陈天翔的8000册图书占据了一整间宿舍,而一台小小的阅读器就可以容纳数千本电子书。对于租房、常搬家的爱书人来说,搬运大量书籍是一种麻烦。
占地多、搬书费劲、价格高、不方便共享……纸质书的这些缺点让许多人转向电子阅读。
《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电子阅读普及率呈上升趋势,阅读过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个百分点,达90%。
报告称,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阅读帮助提升整体阅读量,电子书的便捷性让碎片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虽然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认为,电子阅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电子阅读还没有到一个很成熟的阶段,潜在用户量尚未碰到天花板。”他说。
黄国锋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内容方面,除了常见的网络文学、出版图书,现在平台也开始出现有声内容和漫画,未来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内容形态产物。用户付费方面,用户付费意识仍有待加强,盗版问题依然存在。
仍有人喜欢纸质书的“质感”
对有些人来说,更多地阅读电子书并不意味着放弃纸质书。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世界读书日 电子书 纸质书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