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世界读书日,你现在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有网友在知乎上回答“你更喜欢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时称,“看一些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书,我还是喜欢纸质的,这样看起来不费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质感,沉甸甸的感觉,这是电子书比不了的;好书就是应该被捧在手里阅读的。”
陈天翔用“温暖”形容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如果想静下心来系统地阅读,更希望在安静的夜晚,手边放一杯香茶或咖啡,细细地读。触摸纸张时能感到一种来自文化血液里的温暖在指尖流淌,而不像电子阅读器的屏幕那么冰冷陌生。”
他说,电子阅读器的屏幕不断升级进化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接近于阅读纸质书的生态。即便如此,电子屏还是没有纸质书独有的舒服触感。
数据显示,纸质图书仍受到一半多读者的青睐。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民阅读调查,2016年,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纸质书未来会消失吗?
虽然目前纸质书仍有市场,但放眼更遥远的未来,这种书籍是否会消失呢?
“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发生改变的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并非知识本身。”陈天翔说,现在电子阅读器非常流行,未来可能会流行新的技术,比如与虚拟技术(VR)结合的图书。戴上眼镜后就像身处图书馆,人们在虚拟世界读书。只是换了一种读书体验而已。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半的读者仍倾向于读纸质图书,这说明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具有生命力。
他认为,数字化阅读虽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只适合快速、碎片化的浅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更适于系统的深阅读。读者对深阅读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纸质图书就不会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延伸——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图书”模式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图书”模式,或许能给纸质书打开市场。
以“借书人”为例,其运作模式是用户在平台挑选图书后,平台按图书的定价收取押金和服务费,服务费包含快递和包装费。平台采购图书并用快递送书上门。用户读完后自费把书寄回,并自愿支付一定的磨损费。
借书人创始人陈东赞告诉中新网记者,今年4月,借书人每天能收到约20单,每单押金多在300元左右。“如果借10本书,平均到一本书只有三四元,比买正版纸质书、电子书便宜,而且是不限时阅读的。”
但是,也有人并不看好这种模式,因为受众面小、物流成本过高,而且没有完善的信用系统预防恶意破坏图书的情况。
“喜欢读书的人一般比较爱惜书,近一年来,明显不爱护图书的只有两例,我们会将其拉入黑名单。”陈东赞说,虽然是自愿支付,但磨损费支付率很高。
他也坦言,“共享图书”快递成本确实很高,而且与共享单车不同,图书的品种太多,用户需求五花八门,平台运作起来也更为复杂,还需要进一步做出改善。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世界读书日 电子书 纸质书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