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天价手机号背后的灰色产业:有人靠炒号已身价过亿

2017年04月25日 14:25 |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指出,手机靓号的利益链条大致分为三个环节:运营商通过预存话费和最低消费等手段将号码批给代理商,代理商通过少量加价再把号码卖给下一级代理或者黄牛,下一级代理在之前的价格之上再加价将号码卖给消费者或黄牛。每转手一次,价格就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些,转手越多,最后到用户手里的价格越高。

一位从事手机和号码买卖的老板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靓号自上世纪90年代手机出现开始流行,那时最贵的号码约几万元。如今,靓号价格至少比十几年前高出了五六倍。“炒号热”在人们进入200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趋于平静,近期靓号重新受到追捧,售价疯涨,一方面与智能手机、4G网络的普及有关,人们为了上网而更换号码;另一方面,也与一些人想通过爆炒手机靓号牟利有关。对于“号贩子”来说,除去购买号码和养号的花费,几百万元的号码对于他们来说收益颇多,行业暴利可见一斑。

真空

除了上述利益链条所提到的运营商和代理商,手机靓号还有以下两种获得途径:一种是“号贩子”从靓号回收渠道拿到的。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此前,运营商对手机靓号强制推行最低消费后,有一些消费者放弃了自己的手机靓号。黄牛趁机在网上开设靓号回收平台,按照不同的等级支付给消费者不同的价格,再将回收来的靓号过户到自己或朋友名下。

另一种渠道比较隐蔽。市场上存在一些盗号团队,他们可以通过扫描三大运营商所有号段的靓号,检测出停机或被销掉的靓号,然后立刻找到运营商申请这个号码。

“天价手机靓号的市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电信市场秩序。”洪仕斌说。然而,谁来为这种行为负责呢?

据《电信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显示,禁止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收取选号费”和“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法规对作为电信业运营主体的三大运营商做出了规范,三大运营商也确实没有高价出售靓号。有相关人士质疑,在营业厅从来没有看到过靓号,运营商很可能私下将靓号与“号贩子”做了交易。对此,北京商报记着分别联系到三大运营商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前,三方都未做出答复。

项立刚则认为,从明面上来看,三大运营商并未收取选号费,号码批给代理商后,靓号的买卖就是纯粹的市场行为,除非通信服务出现质量和胡乱扣费问题,三大运营商并没有义务去监管代理商和“号贩子”加价卖号的现象。

“靓号产业链上的最大‘蛀虫’就是这些倒卖靓号的第三方代理商或‘号贩子’。”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如是说。现有法律法规只是对三大运营商做出了规范,却没有对第三方号码交易环节做出规定,这个环节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天价手机号 灰色产业 炒号

更多

更多